內容簡介
作者通過解析古漢字中的方位字詞、古代的天經地義、早期的方國形成、後來的天下一統,以及交通穿越與軍事防線……講述古代中國天下觀的文化來源;通過“王在世界之中”到“西方傳教士入華”的歷史演進,描繪中國與世界的主動與被動的接觸,分析封建王朝在歷史關口“關門大吉”式的應對,和後來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體用”攻略;展現了由於對自身的錯誤認識和對世界的錯誤判斷,中國被一步步拖入挨打、割地、賠款的可悲境地的歷史脈絡。
本書從人文地理的角度,以文化隨筆的形式,在普及知識的過程中融入文化上的反思,實為一部別樣的古代中國的成長史。
作者簡介
梁二平
梁二平是資深媒體人、專欄作家、海洋文化學者。曾獲中國新聞獎,中國晚報新聞網,深圳青年文學獎等多個獎項。
目錄
自序 中央之國的文化由來
第一章 遠古方位天經地義
遙遠的地平線
頭頂一片天
雙鳳朝陽
先上後下
左右逢源
不識東西
南北貴賤
插旗立中
十面埋伏
風神統帥的四方
以天分地的天經地義
細分方位的二十四向山
司南疑似指南物
指南針的歷史亂相
河圖洛書中的方位謎團
河伯獻圖與大禹鑄鼎的地圖夢
第二章 方國天下華貴夷賤
在水一方
傾國傾城
大禹何時定九州
攤一張“畿服”的大餅
周人初定“宅茲中國”
大中華概念的形成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黃帝夢遊華胥國
六億神州盡舜堯
東夷的大人之弓
西邊的鬍子,東北的匪
絲之貴與南之蠻
被嘲笑的不知有“漢”
楚河漢界一溝分
最早的全國行政地圖《九域守令圖》
第三章 山河湖海王道地德
大河文化的源頭——黃河
文化共生的佐證——長江
“三山五嶽”中的王朝地德
“威加海內兮”的中原視野
“忽聞海上有仙山”的探海情結
五湖尚在,四海缺一
華夏海洋文明的發祥地——東海
虛寫的海,實錄的湖——西海
最早進入天朝行政版圖的海區——南海
一個海區的傷心史——從“北海”到“北洋”
第四章 大王之城天下都心
禹都,傳說中的夏王城
殷墟,中國都城的雛形
京都,從兩都制到五都制
洛陽,王在天下之中
開封,“城摞城”的都市
長安,漢唐風範千古存
偏安,不得已的國都之選
北京,八百年不老的國都
第五章 家即天下萬國來朝
古代中國的“天下”有多大
雲一樣遊動的“行國”
“西域”到底有多遠
遠西“大秦”的時空定位
妖魔化的“西遊”
西方之極謂“泰西”
天涯海角“下南洋”
不辨東西“下西洋”
“東洋”入“西”的錯位幻影
忽近忽遠的“佛朗機”
自娛自樂的“萬國來朝”
從有“國”無“際”到國際
第六章 穿越阻隔海陸通達
長城的“自然背景”與內外防禦之功
大運河,兩千年的內陸物流傳統
秦直道,一條沒能高速發展的“高速路”
通西域,為招兵買馬而開的絲綢之路
海上探索,絲綢僅是個美麗的開頭
唐宋市舶司,開放口岸的偉大開端
第七章 蒙元擴張東學東來
蒙元帝國的陸海擴張與國際視野
開發海道北運漕糧
“官本船”創建海上商貿新模式
敢為天下先的澉浦楊氏遠洋貿易
汪大淵:“中國的馬可·波羅”
先於西學東來的“東學東來”
第八章 恩威四方西學東進
誤讀多年的鄭和下西洋
海商變成倭患的歷史脈絡
中國人最早繪製的世界地圖
利瑪竇給中國帶來世界地圖
西儒送來第一部中文版《世界地理》
西文善本的中國傳奇
大明王朝拉開中國近代史的帷幕
第九章 帝國日落師夷之長
閉關鎖國的“鴕鳥”策略
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通譯班底與西學東來
大清王朝為何拒絕和懼怕西學
走出國門與認知世界的觀念之痛
面朝大海,一曲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