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石為寶

誤石為寶

誤石為寶是一個成語,指把石頭誤認為是寶貝,比喻真假不辨。出自南朝 宋 范曄《後漢書》卷四十八:“昔鄭人以乾鼠為璞,鬻之於周,宋愚夫亦寶燕石,緹緁十重。夫睹之者掩口盧胡而笑,斯文之俗,無乃類旃。”

基本信息

原文

唐 李賢 注《後漢書》引《闕子》曰:

宋之愚人得燕石①梧台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觀之,主人父齋七日,端冕之衣,釁之以特牲②,革匱十重,緹巾十襲③。客見之,俛而掩口,盧胡④而笑曰:“此燕石也,與瓦甓不殊。”主人父怒曰:“商賈之言,豎匠(豎子)之心。”藏之愈(益)固,守之彌謹。”

【注釋】

1、燕石:燕山出產的一種像玉的石頭。

2、端冕:古代帝王、貴族的禮服。

3、釁:殺牲祭祀的禮儀。

4、特:公牛。

5、革匱:“匱”通“櫃”,皮革櫃。

6、緹:丹黃色,淺絳色。

7、盧胡:象聲詞,於喉間發出的笑聲。

8、誤:錯誤。

9、周:列國時稱洛陽一帶為周。

10、梧台:戰國時齊國梧宮中的一座台,故址在今山東淄博市。

11、襲:層。

12、甓(pì):磚。

【譯文】宋國有個蠢人在梧台的東邊得到一塊燕石,回家把它收藏起來了,認為那是貴重的寶貝。周邊的客人聽說了要求要看看那石頭。主人齋戒七日,穿禮服戴禮帽,殺公牛來祭祀,皮革的箱子套了十個,橘黃色的布包了十條。 客人看了那石頭,彎下身體,掩住嘴巴,笑得發出“盧胡”的聲音說道:“這是燕石呵,和瓦片沒什麼區別。”主人發火道:“商賈的話,小人之心!”(蠢人把那)燕石藏得更加穩固,看守得更加小心了。

相關記載

1、《藝文類聚》卷六:“宋之愚人,得燕石於梧台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寶,周客聞而觀焉。主人齋七日,端冕玄服以發寶,革匱十重,緹巾十襲,客見之,掩口而笑曰:此特燕石也,其與瓦甓不殊。”

2、《太平御覽》卷五十一:“宋之愚人,得燕石於梧台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觀焉,主人端冕玄服以發寶,華匱十重,緹巾十襲,客見之,盧胡而笑曰:‘此燕石也,與瓦甓不異。’主人大怒,藏之愈固。”

3、清 楊守敬 《水經註疏》卷二十六

守敬按:《御覽》一百五十七 引 伏琛《齊地記》,臨淄有梧台里。台甚層秀,東西一百餘步,南北如減,即古梧宮之台。守敬按:《類聚》八十八引《齊地記》,城北十五里有梧台,即梧宮,在今臨淄縣西北。台東即闕子所謂宋愚人得燕石處。朱《箋》屍:子曰,宋之愚人,得燕石於梧台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寶。周客聞而觀焉。主人齋七日,端冕玄服以發寶,革匱十重,緹巾十襲。客見之,掩口而笑曰,此特燕石也,與瓦甓不殊。守敬按:引見《類聚》六,誤作闞子。

啟示

善於納言是正道,執迷不悟終害己。

不能偏執己見,要傾聽別人的意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