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詩神遠遊:中國如何改變了美國現代詩》的作者是趙毅衡先生,他在二十年來的教學研究中,不斷收集材料,全力重寫,把考察時段上溯十九世紀,下及當代,細繪出“未來—變化—變後之變”三階段大場面,並且以這個大規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國的詩學,哲學,宗教,是美國詩現代轉型過程中的關鍵影響。
作者簡介
趙毅衡,著名文學與文化理論家,1978年中國社科院研究生,師從著名詩人學者卞之琳先生,以形式論為終身研究方向。1988獲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博士學位,到英國倫敦大學任教。2005年到四川大學工作,2008年恢復中國國籍,2009年創建“符號學一傳媒學研究所”。在形式分析上卓有創見,英文與中文著作豐富,得到過多種研究獎。近年主編《符號與傳媒》刊物,主持《符號學論壇》網站,集中力量於符號學與廣義敘述學的研究。
目錄
第一章現代美國的“中國詩群”
第一節1910年前美國詩歌中的中國
1.兩種不同的中國興趣
2.霍爾姆斯(Oliver Wendel lHolmes,1809—1874)
3.朗費羅(Henry Wadworth Longfellow,1807—1882)
4.斯托達德(Richard Henry Stoddard,1825—1903)
5.政論詩
6.哈特(Bret Hart,1836—1902)的《阿新》
7.歐文(waIIacelrwin,1875—1959)的《唐人街謠曲》
8.利蘭(Charles Godfred Leland,1824—1903)的《洋涇浜小調》
第二節新詩運動的“中國熱”
1.概況
2.龐德(Ezra Pound,1885—1973)
3.羅厄爾(Amy Lowell,1874—1925)
4.弗萊契(John Gould Fletcher,1886—1950)
5.蒙羅(Harriet Monroe,1860—1936)
6.林賽(Vaehel Lindsay,1879—1931)
7.賓納(Witter Bynner,1881—1968)
8.費克(Arthur Davidson Ficke,1883—1945)
9.斯蒂文斯(Wallace Stevens,1879—1955)
10.馬斯特斯(Edgar Lee Masters,1868—1950)與其他謠曲詩人
11.桑德堡(Carl Sandburg,1878—1967)
12.艾略特(T.S.Eliot,1888—1965)
13.波登海姆(Maxwell Bodenheim,1893—1954)
14.其他人
第三節當代詩人
1.概述
2.英加爾斯(Jeremy Ingalls,1911—2000)
3.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
4.雷克斯洛思(Kenneth Rexroth,1905—1982)
5.艾肯(Conrad Aiken,1889—1973)
6.凱瑟(Carolyn Kizer,1925—)
7.麥克婁(Jackson MacLow,1922—2004)
8.莫根(Frederick Morgan,1922—2004)
9.勃萊(Robert Bly,1926—)
10.賴特(James Wright,1927—1980)
11.另一位賴特(Charles Wright,1935—)
12.韋爾契(LewWelch,1929—1967)
13.惠倫(Philip Whalen,1923—2002)
14.斯特利克(Lucien Stryk,1924—)
15.魯伊特(Fil Lewitt,1941—)
16.吉福德(Barry Gifford,1945—)
17.漢森(Kenneth O.Hanson,1922—)
18.海因斯(John Haines,1924—2011)
19.斯奈德(Gary Snyder,1930—)
第四節各國影響的對比分析
1.新詩運動期間的數量對照
2.《詩刊》統計
3.英國影響
4.法國、印度、日本在影響渠道上的優勢
5.中國影響與日本影響的區別
6.龐德的俳句
7.龐德的中國式詩
8.龐德“成形期”的中國影響
第二章影響的中介
第一節非文學中介
1.快帆貿易
2.傳教
3.辛亥革命
4.巴黎和會
第二節美國詩人訪華
1.早期訪華詩人,米蕾(Ednasf.Vincent Millay,1892—1950)
2.狄任斯(Eunice Tietjens)的《中國剪影》
3.三四十年代,休斯(L.angston Hughes,1902—1967)等
4.“文革”期,巴恩斯通(Willis Barnstone,1927—)的《詠中國》
5.80年代,金斯堡(Allen Ginsberg,1926—1997)等
第三節中國人在美國
1.唐人街
2.早期中國留學生關文清
3.羅厄爾與趙元任
4.賓納與江亢虎(Kiang Kang—fu,1983—1954)
5.其他人
6.當代中國在美學者
第四節美華詩壇
1.美華漢語文學、美華英語文學
2.回歸唐人街之根,林永得(Wing TekLun,1946—)等
3.反尋根,陳美玲(Marilyn Chin,1955—)等
4.對主流文化的批判:六個不纏腳的女人
5.追尋中國詩意,施家彰(Arthur—Tse,1950—)等
6.追溯中國哲理,劉玉珍(Carolyn Lau,1946—)等
7.各種詩風,李力揚(Li—YoungLee,1957—)等
第五節中國美術
1.漢風
2.私人收藏美術品
3.龐德與中國藝術
4.《七湖詩章》
5.近年美國詩人的中國藝術迷戀
第六節中國詩譯介
1.19世紀歐陸翻譯,《玉書》
2.英國譯本
3.中國詩學之譯介
4.陶淵明
5.陸機
6.李白
7.孟浩然
8.白居易
9.王維
10.杜甫
11.寒山
12.林和靖
13.蘇軾
第七節龐德的《神州集》
1.費諾羅薩筆記
2.《神州集》的悲愁氣氛
3.羈客題材
4.樹葉“典故”
5.《神州集》之影響
第三章影響的詩學與詩學的影響
第一節東方風與中國風
1.東方風與浪漫主義
2.19世紀的浮誇東方風
3.新詩運動中的19世紀東方遺風
4.翟理斯與龐德
5.中國詩學與反浪漫主義
第二節中國影響與美國現代詩之“叛逆傾向”
1.後維多利亞詩風
2.中國詩在英國的冷遇
3.中國詩引發的激進、保守之爭
4.中國詩與反戰立場
5.中國詩的“零度風格”
6.“化簡詩學”
7.“中國詩熱”作為一種文化姿態
第三節中國詩與自由詩
1.中國詩格律譯法之弊病
2.自由詩與中國詩的精神契合
3.龐德的短語節奏
4.韋利的重音節奏
5.借鑑中國詩形式
第四節中國詩與美國現代詩句法
1.“離開印歐語系”
2.並置
3.疊力口
4.脫體句法
5.韋利的翻譯實驗
6.其他人的翻譯實驗
7.美國詩句法之中國化
第五節漢字與美國詩學
1.羅厄爾與艾思柯的拆字
2.費諾羅薩論文
3.龐德的“漢字詩學”
4.“漢字詩學”的實踐
5.蒙太奇與拼貼法
6.“漢字詩學”之延伸
第六節中國詩與“反象徵主義”
1.呈現與再現
2.從意象主義到“純意象謬見”
3.旋渦主義的意象動勢
4.先無托,再有托
第七節退潮與第二潮
1.20年代英美學院派對中國詩的貶評
2.“新批評”面對中國詩學
3.中國詩捲土重來
第八節儒學與《詩章》
1.儒學西傳
2.龐德學儒
3.龐德譯《詩經》
4.《中國史詩章》
5.《比薩詩章》與《中庸》
6.《掘石機詩章》與“王王”
7.《王座詩章》與《康熙聖諭》
8.《草稿與片斷》,思無邪
9.《詩章》中的漢字
第九節美國詩中的禪與道
1.道學西傳
2.新詩運動中的道,傑弗斯
3.從“無為”到“無言”,新超現實主義
4.《易經》詩人
5.禪學西傳
6.禪與隨機詩學
7.三教合一,斯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