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詩三百篇成書中的時代精神為讀詩四論之外的一篇,寫於抗日戰爭勝利後的一九四六年。文中一節重要的考證,是指出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季札聘魯觀周樂這一著名歷史故事不可信,又根據左傳昭公十六年鄭六卿餞韓宣子於郊,韓宣子不知鄭詩,特請六卿賦詩“以知鄭志”的記載,判斷直到這一年詩三百篇還沒有成為通行的定本。再根據孔子說到“詩三百”,斷定詩經的成書年代,在韓宣子聘鄭至孔子壯年之間。這部書完成的時候,時代精神正如公羊傳成公十六年所說:“春秋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這是民族主義高潮的時代,時代的使命是追求諸夏部族的團結,一致抵抗其它部族的侵略。詩經的編寫體現了這一時代精神。這是對詩經的富於歷史感的巨觀解釋。文本說:“了解詩三百篇以後,我們才能知道為什麼中國詩人充滿了苦難然而也具有堅強的精神,才能知道為什麼中國人雖是不斷地遭著外來的患難,然而最後還是一個不能克服的民族。”從這裡我們讀到的不僅是歷史,也是作者當下的心情。
目錄
緒言
國風出於民間論質疑
詩大小雅說臆
古詩說摭遺
詩心論發凡
詩三百篇成書中的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