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訴衷情 ·寶月山 作
清波門 外擁輕衣,楊花 相送飛。西湖又還春晚,水樹亂鶯啼。
閒院宇,小簾幃 。晚初歸。鐘聲 已過,篆香 才點,月到門時。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訴衷情:原唐代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又名“桃花水”“訴衷情令”“漁父家風”等。正體單調,三十三字,十一句,五仄韻,六平韻。
②寶月山:在杭州城外,與清波門相近。
③清波門:在杭州西南,靠近西湖,為游賞佳處。擁輕衣:指穿著薄薄的春裝。
④楊花:即柳絮。
⑤簾幃(wéi):即簾帳。
⑥鐘聲:撞鐘擊鼓,為佛門早晚必行的功課。
⑦篆(zhuàn)香:狀似篆文字形的盤香。
白話譯文
清波門外和風吹拂,掀動著人的衣帶,楊花紛飛殷勤相送。又到了西湖暮春傍晚,水邊花樹上群鶯亂啼。
寺院清幽,簾帳低垂,剛乘著夜色把家回。鐘聲已經響過,篆香剛剛點起,月光正照在院門前。
創作背景
仲殊早年生活放縱,後棄家為僧,這首詞便是仲殊住在杭州寶月寺期間所作。這首寫景小詞為即興之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仲殊這首寫景小詞,即興而作,寫得空靈而有風致,不見痕跡,頗有唐詩“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意境。蘇軾就曾評價仲殊作詩填詞“皆操筆立成,不點竄一字”,足見其才情高妙,氣度天然。
此詞開篇“清波門”句,指明地點。清波門南倚吳山,為游賞勝地。又因它位於西湖東南,故以“清波”命名。詞人寫“清波門外擁輕衣”,雖是實寫城門之名,“清波”二字卻顯出清風徐徐,湖中漣漪陣陣的美好景致。“擁輕衣”寫風將衣角吹得鼓脹起來,人仿佛在衣服和清風的簇擁下往前走,透露出春日暖融的訊息。“楊花相送飛”,描寫柳絮漫天飛舞的景象。詞人用“相送”二字,襯出飛絮的繾綣多情。首句無一字寫“風”,微風吹送、和暖熏人的氣息卻無處不在,詞筆著實巧妙。
“西湖又還春晚,水樹亂鶯啼”一句,寫詞人在西湖邊所見之景。“春晚”二字,點明此時正是暮春時節。“水樹”寫出江南之春特有的景致。西湖之畔,水霧氤氳,連樹木都更顯妖嬈多姿。樹枝間,又有群鶯亂啼。草長鶯飛之景,悅人耳目;春光之盛,也足以怡人心懷。
上闋詞人單挑出“春風”、“鶯聲”來寫西湖晚春,形象地描繪出一幅雜亂卻蓬勃的畫面。下闋則寫山寺的幽靜,以“閒”字起頭,寫“院宇”深深,“簾幃”靜垂的情景。“晚初歸”,說明這一景象是詞人從山下的熱鬧乍入山問深幽之時所見。
次句“鐘聲已過,篆香才點,月到門時”尤具妙境。因是“晚初歸”,所以此時寺廟敲的是晚鐘。以前句“閒院宇,小簾幃”之清寂相稱,越發顯出鐘聲的清澈遼遠。“香”也是寺廟中常見之物。詞人歸寺之時,聽聞晚鐘悠揚,又見寺中香霧繚繞,淡煙留痕,此情此景,雖是信手拈來,卻自成境界。“月到門時”四字,寫月亮初上,突顯出山寺之高。詞人身在高處,又與月亮比肩而行,必然心境如洗。結尾處,月光的清輝與晚鐘、香霧交融為一體,有聲,有味,有色,且毫無雕琢痕跡。
此詞是詞人人格、性情的真實流露;詞中的物象,是這位詩僧的心靈折光。
名家點評
宋·嚴羽《滄浪詩話》:“羚羊掛角,無跡可求;透徹玲瓏,不可湊泊。”
原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篤文《紅袖添香婉約詞》:“神清韻遠,小令中逸品。‘擁’字工煉,有一種清風動快、衣帶飄然的情致。‘鐘聲’三句,從容自在,一片化機,真是妙到毫巔了。”
作者簡介
仲殊(生卒年不詳),北宋僧人、詞人。字師利。安州(今湖北安陸)人。本姓張,名揮,仲殊為其法號。曾應進士科考試。年輕時遊蕩不羈,幾乎被妻子毒死,棄家為僧,先後寓居蘇州承天寺、杭州寶月寺,因時常食蜜以解毒,人稱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稱他為僧揮。他與蘇軾往來甚厚。宋徽宗崇寧年間自縊而死。有《寶月集》,不傳;近人趙萬里輯《寶月集》一卷,共四十六首;《全宋詞補輯》又新補二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