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藝術學十講

設計藝術學十講

工藝美術的局限與設計藝術的新意 原始設計的社會性 設計是為人造物的藝術

圖書信息

書名:設計藝術學十講
原價:39.00元

作者:諸葛鎧
出版社:山東美術出版社
ISBN:9787533027605
頁碼:350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09-6-1

內容簡介

本書在人類發展歷史的廣闊背景中,用通俗流暢的語言、真切可靠的案例和豐富多樣的插圖,講述什麼是設計藝術;中國現代的是偶然還是必然;藝術設計在古代和近現代為什麼有不同的運行規律;藝術設計在東方和西方怎么會產生迥然相異的形式,以及藝術設計的起源、本質、構成、形態等問題。作者以史論交叉的眼光和夾議夾敘的筆觸,對設計藝術的各個層面進行了思辨,並觸及到中國古代哲理中與設計相關的問題。如果你是設計藝術史論專業的學生,這本書將讓你增長知識、開拓思路;如果你是設計藝術學的研究生,這本書將引導你走進學術研究之門。總之,一切對藝術設計有興趣的人員,都會從中咀嚼出不同的滋味。

作者簡介

諸葛鎧,1941年出生,現任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設計藝術學學科帶頭人。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長期從事藝術設計教學和設計史論研究。從1980年起,在境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70餘篇,出版專著和書籍《圖案設計原理》、《中國紋樣辭典》(合編)、《墨朱流韻一中國古代漆器藝術》、《文明的輪迴一中國服飾文化的歷程》(主要作者)、《裂變中的傳承》等10餘種(含參編)。

目錄

第一講 中國的設計革命
1-1 新觀念的挑戰與中國的設計革命
1-2 “圖案”、“設計”之爭及Design的內涵
1-3 工藝美術的局限與設計藝術的新意
1-4 設計藝術學的構成及其學術規範
第二講 人猿相揖別的時刻
2-1 從藝術起源看最早的設計
2-2 原始工具的“功能主義”
2-2-1 原始工具的設計原則
2-2-2 功能主義促進形式的進步
2-3 原始裝飾的象徵主義
2-3-1 豐富多彩的原始裝飾
2-3-2 原始裝飾與圖騰
2-3-3 原始裝飾的象徵主義內涵
2-4 原始設計的社會性
2-4-1 原始設計與人類需求的同步增長
2-4-2 原始設計造就了社會人
2-4-3 原始設計與非物質文化的互攝
第三講 為人造物的藝術
3-1 設計藝術的組成要素
3-1-1 科學技術與設計
3-1-2 藝術與設計
3-2 科學技術與藝術的關係結構
3-2-1 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相互對立
3-2-2 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相互轉化
3-3 設計是為人造物的藝術
3-3-1 “預先構想”是藝術設計的基礎
3-3-2 “美的規律”也是造物的規律
3-3-3 創新是設計的永恆主題
第四講 美的傳統與新生
4-1 人造物的有用性與功能美
4-1-1 功能美和它的性質
4-1-2 功能美不是“有用即美”
4-2 人造物的形式與形式美
4-2-1 形式對於內容的相對獨立性
4-2-2 人造物形式的特徵
4-2-5 從形式到形式美
4-3 傳統美的積澱
4-3-1 傳統美的內在意蘊
4-3-2 傳統美的外在形式
4-4 現代美的超越
……
第五講 構成的創造力
第六講 設計的形態語言
第七講 眼和手的智慧
第八講 自然的“人化”熔鑄
第九講 社會進步的足跡
第十講 重新體悟中國的哲理
後記
參考文獻

內容展示

講 中國的設計革命
1-1 新觀念的挑戰與中國的設計革命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二十餘年,是中國設計從工藝美術向藝術設計轉變的重要時期,或者說,是設計觀念發生革命的二十餘年。這一革命性的變化可以分為三個層面。首先是包浩斯(Bauhaus)對工藝美術教育的衝擊,使我們對現代設計觀念有了朦朧的認識;此後是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形成了以實踐為先導的“現代設計運動”,進而從實踐和理論兩個方面提高了我們對現代設計藝術的認識;上述的成果又反過來促進了設計教育的重大改革,使中國的設計教育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這些變化,都緣於新的設計觀念的衝擊和挑戰。
中國有悠久的文化和造物藝術的傳統,從本質上看,它是與農業文明和手工業生產相適應的設計。二十世紀下半葉,中國的物質生產和生活都處於較低的水平,歐洲自一戰之後興起的現代設計運動對中國觸動不大。這就使得設計觀念長期停留在以“美化生活”為前提的層次。在沒有面向世界、又缺少工業化生產背景的時代,我們從未感到有什麼不足和缺憾。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政策使我們直面已開發國家的設計,所見所聞使我們受到巨大的衝擊,其中還伴隨著不甘落後的激情。這種激情積聚的能量,便形成了新的挑戰。工藝美術院校的教師是先接受挑戰的群體,早衝擊工藝美術教育思想和觀念的則是包浩斯。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