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歐陽文忠公嘗言:有患疾者,醫問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風,驚而得之。”醫取多年舵牙為舵公手汗所漬處,刮末雜丹砂茯神之流,飲之而愈。今《本草注別藥性論》云:“止汗,用麻黃根節及故竹扇為末服之。”文忠因言:“醫以意用藥多此比,初似兒戲,然或有驗,殆未易致詰也。”予因謂公曰:“以筆墨燒灰飲學者,當治昏惰耶?推此而廣之,則飲伯夷之盥水,可以療貪;食比干之餕餘,可以已佞;舐樊噲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療惡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閏八月十七日,舟行入潁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見文忠公於此,偶記一時談笑之語,聊復識之。(選自《東坡志林》)
譯文
歐陽修曾經跟我說過這樣的事情:有人生了病,醫生問他是怎么得病的,他回答說:“坐船時遇上颳大風,驚恐害怕,然後就病了。”醫生就在使用了多年、被舵工手上出的汗水浸透了的船舵把柄上用刀刮下一些碎屑來,加上丹砂、茯神一類的藥,泡水給他喝了,他的病就好了。如今《本草注別藥性論》上說:“治療出汗多的毛病,可以用麻黃的根節(麻黃,中藥名,以莖枝入藥,性溫、味辛微苦,功能發汗;根節入藥,性平、味甘,功能止汗)和被人用舊了的竹扇(上面浸透了人的手汗)來打成碎末讓病人服用。”歐陽修就說:“醫生憑藉自己的揣度配藥大都像這樣,初看好像兒戲,然而有時還真有點療效,恐怕這其中的道理還不容易招致責難吧(幾乎不容易對他質疑了)。”我就對歐陽修說:“把毛筆、墨錠拿來燒成灰給學生吃,能夠治療愚蠢和懶惰嗎?由此推廣開來,那么,喝了伯夷(古代最清廉的人)的洗手水,就可以治療貪心;吃了比干(古代最忠誠的臣子)吃剩下的飯菜,就可以改掉諂媚的毛病;舔一舔樊噲(古代勇敢的壯士之一)用過的盾牌,就可以醫治膽小的毛病;嗅一嗅西施(古代最美的女人)的耳環,就可以治好天生的醜怪殘疾啦。”歐陽修聽了我的話,大笑起來。
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潤八月十七日,我坐船進入潁州地界,因而想起20年前在這潁州拜見歐陽修的事,偶然回憶起當年跟歐陽修的一番笑談,姑且把它了記下來。
練習
題目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A、初似兒戲,然或有驗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B、殆未易致詰也
思而不學則殆
C、用麻黃根節及故竹扇為末服之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D、嗅西子之珥,可以療惡疾矣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舐樊噲之盾,可以治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醫以意用藥多此比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C、坐念二十年前見文忠公於此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D、醫問其得疾之由
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下列對選文相關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歐陽文忠公指歐陽修,歐陽修諡號文忠;東坡,即蘇軾。他們都是北宋文學家。
B、醫生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作者說用相關著名人物使用過的物品可以分別“治昏惰、療貪、已佞、治怯、療惡疾”等,是仿照歐陽文忠公講的故事類比推理得出的。
D、作者乘船進入潁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與歐陽文忠公的一番笑談,且把它記了下來,說明當時這番談話妙趣橫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經久不忘,言猶在耳。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或
或
殆
殆
故
故
惡
惡
2.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之
之
以
以
於
於
其
其
3.下列對選文相關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歐陽文忠公指歐陽修,歐陽修諡號文忠;東坡,即蘇軾。他們都是北宋文學家。
B、醫生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作者說用相關著名人物使用過的物品可以分別“治昏惰、療貪、已佞、治怯、療惡疾”等,是仿照歐陽文忠公講的故事類比推理得出的。
D、作者乘船進入潁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與歐陽文忠公的一番笑談,且把它記了下來,說明當時這番談話妙趣橫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經久不忘,言猶在耳。
參考答案
A
B
B
1.A
2.B
3.B
相關內容
出處簡介
《東坡志林》,蘇軾[宋]著。此書所載為作者自元豐至元符年間二十年中之雜說史論,內容廣泛,無所不談。其文則長短不拘,或千言或數語,而以短小為多。皆信筆寫來,揮灑自如,體現了作者行雲流水涉筆成趣的文學風格。
此書宋時或稱《東坡手澤》,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一即著錄《東坡手澤》三卷,並注云:“今俗本《大全集》中所謂《志林》也。”《四庫全書總目》以為“蓋軾隨手所記,本非著作,亦無書名。其後人裒而錄之,命曰《手澤》;而刊軾集者不欲以父書目之,故題曰《志林》耳。”然黃庭堅《豫章集》卷二九《跋東坡敘英皇事帖》云:“往嘗於東坡見手澤二囊,……手澤袋蓋二十餘,皆平生作字,語意類小人不欲聞者,輒付諸郎入袋中,死而後可出示人者。”則《手澤》之名為作者生前自定。又蘇軾元符三年內移過廉州,有《與鄭靖老書》云:“《志林》竟未成,但草得《書傳》十三卷。”是作者亦曾預有《志林》之名。此書傳本頗多,卷數亦不一,有一卷、五卷、十二卷本。較通行之一卷本有宋左圭《百川學海》本(《百川》本),明成化《東坡七集》本;五卷本有明萬曆趙開美刊本(趙本),清嘉慶張海鵬重刊趙本(張本),次年復輯入《學津討原》本(《學津》本),涵芬樓據趙本校印本;十二卷本則有明萬曆商濬《稗海》本(商本)。一卷本僅載史論而無雜說;十二卷本皆雜說而無史論,雖收羅甚豐,然訛誤亦不少;五卷本兼有雜說史論,去取較為精審,一般認為它是宋人所裒錄,故《四庫提要》以之著錄。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蘇軾寫此文時,歐陽修去世已近20年。
歐陽修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 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 他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