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簡介
【方劑名稱】解毒消疣湯
【方劑組成】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百部、苦參、黃柏、生薏苡仁、蚤休、蛇床子、白鮮皮、夏枯草、赤芍、丹皮、冰片。
【方劑性狀】中藥散劑
【方劑功效】專門治療尖銳濕疣
【方劑用法】取本藥粉一劑,倒入沸水1500ml;趁熱熏洗患處,一日一付,每付早晚加熱使用兩次,十付為一療程;女性陰道內可用紗布浸汁擦洗後,置入帶線浸藥棉球6小時。可配合雙料喉風散,洗後噴於患處。
【注意事項】
一、熏洗前,最好清洗一下患處,避免感染,影響熏洗效果;
二、治療期間忌性生活;
三、內褲每天更換並煮沸消毒。
中藥成分
土茯苓
性味甘淡,平。歸肝、胃、脾經。有解毒、除濕之功。《本草正義》:“土茯苓,利濕去熱,能入絡,搜剔濕熱之蘊毒。其解水銀、輕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滲利下導為務,故專治楊梅毒瘡。”用於治梅毒性病,淋濁,療瘡,癰腫,瘰癧等。
白花蛇舌草
味苦、淡,性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除濕。主治濕毒性病;癤腫瘡瘍;熱淋澀痛;濕熱黃疸和癌腫等,尤善治療各種類型濕毒炎症。是中醫藥房的常用妙藥之一。
生薏苡仁
味甘淡,氣微涼。入脾、肺、腎經。健脾,補肺,清熱,利濕。《本草新編》:“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損耗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視病之輕重,準用藥之多寡,則陰陽不傷,而濕病易去。”主治濕邪,淋濁,濕疹性病等。
苦參
味苦;性寒。歸肝;腎;大小腸經;膀胱經等。長於清熱燥濕,殺蟲,利尿。《本草匯言》:“姚斐成雲,苦參,祛風瀉火,燥濕去蟲之藥也。前人謂苦參補腎補陰,其論甚謬。”用於熱痢,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等。
夏枯草
味苦、辛,寒。可清火明目,散結消腫。《本經》:“主寒熱、瘰癧、鼠瘺、頭瘡,破症,散癭結氣,腳腫濕痹。”有效治濕熱、瘰癧、癭瘤、乳癰腫痛、黃疸、淋病等症。
冰片
性味辛苦,微涼。倪朱謨:“冰片,開竅辟邪之藥也,性善走竄,啟發壅閉,開達諸竅,無往不通,然芳香之氣能辟一。
中醫理論
尖銳濕疣屬於中醫“千日瘡”範疇。中醫古籍對本病也有記載,《靈樞•經脈》篇有“疣目”、“千日瘡”、“枯筋箭”之稱。其中,生於兩陰皮膚黏膜交接處的疣由於濕潤、柔軟,形如菜花,污穢而色灰,故民間有“菜花瘡”之稱。現代中醫則予以定名,有名之曰“瘙瘊”,俗稱“臊瘊”。
中醫認為,尖銳濕疣的發病主要是濕熱邪毒外侵以及正虛邪戀所致。由於房事不潔或間接接觸污穢之物品,濕熱淫毒從外侵入外陰皮膚黏膜,導致肝經鬱熱,氣血不和,濕熱毒邪搏結而成疣體。濕毒為陰邪,其性粘滯,纏綿難去。同時更易於耗傷正氣,致肌體正氣難復,使疾病處於纏綿難愈的病理過程,如此而為尖銳濕疣難以根治之原因。不難看出,“濕熱毒邪”為尖銳濕疣疾病產生之根源,而“正虛邪戀”則使其反覆復發。
中醫治療尖銳濕疣
中醫治療尖銳濕疣講究辨證施治。解毒消疣湯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疣體的大小,結合全身症狀,以煮湯直接熏洗、外塗為治療手段,外療皮表,內除濕毒,辨證分型施治,可以達到直接破壞並清除疣體邪毒的效果。
一、濕熱下注證
濕熱下注證常發生於素體肥胖,陰部潮濕的患者。證見或有肛周皮損潮濕紅潤,或有包皮過長,或有白帶過多或其他皮膚病。常伴口苦,口粘,口渴不喜飲水,大便粘滯不暢,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數。這是由於肝膽濕熱下注,循經流注陰部所致。治療宜清利濕熱,解毒消疣。
二、外染毒邪證
外染毒邪證發生於不潔性交的患者。常見疣體增大迅速,或合併梅毒,淋病,有明確的不潔性交史。自覺症狀常較輕或無,舌脈亦可正常。這是由於外染毒邪,毒氣蘊滯,故疣體增大迅速。治療宜清熱解毒除之。
三、氣血瘀滯證
氣血瘀滯證主要見於濕疣日久,疣體灰暗的患者。見於皮損暗紅或暗褐色,增長緩慢,經久不消,或有疼痛的患者。舌暗淡,苔薄白,脈細澀。這是由於毒邪結聚日久,阻滯氣機,致氣血瘀阻所致。治療宜理氣活血,化瘀散結療之。
傳統中醫通過深入分析該病此兩大病源病機,於中藥熏洗方“解毒消疣湯”之中配以針對性名貴藥材方劑,全方位解毒祛濕,多角度調理,實現快速徹底治癒尖銳濕疣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