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毒

楊梅毒

由蒼白螺鏇體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性交傳染,是性傳播疾病。分3期:①一期梅毒。即硬下疳,潛伏期2~4周,外生殖器部位發生暗紅色硬腫塊、淺潰瘍,有軟骨樣硬度,周圍淋巴結腫大。②二期梅毒。在一期梅毒1~2個月之後,全身皮膚、黏膜發生對稱泛發皮疹、斑疹、丘疹、膿皰疹等。黏膜可發生黏膜斑、扁平濕疣,傳染性強。③三期梅毒。發生在感染後2~3年乃至10年,皮膚為樹膠樣腫,還可涉及骨、關節、心、血管,表現為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閉鎖不全和主動脈瘤等,侵及神經為脊髓癆,全身麻痹(麻痹性痴呆)。先天梅毒有早期先天梅毒,相當於後天二期,但較重。晚期先天梅毒與後天相似,但很少發生心、血管及神經病變。主要為實質性角膜炎、神經性耳聾、哈欽森氏齒(上門齒中央切痕,下小上大,寬厚相等)、佩刀形脛骨等。各期之間可有潛伏梅毒,無症狀,僅血清反應陽性。治療使用青黴素或紅黴素、四環素等。

基本信息

起源

梅毒梅毒
梅毒是一種全身性慢性傳染病,梅毒、結核、麻風並列為世界三大慢性傳染病。關於梅毒(syphilis)的起源和傳播有很多說法,據西方學者認為,在15世紀以前歐洲無梅毒。1492年哥倫布第一次航行到美洲,一些水手與美洲婦女發生過性關係,水手回到歐洲時,將此病傳播到義大利、西班牙。1494年法蘭西國王查理第八世募集各國士兵三十餘萬人,遠征義大利,梅毒正蔓延於義大利國內,當圍攻那波里時,軍營中發生了梅毒大流行。1495年這些患有梅毒的士兵回國後,造成歐洲梅毒流行。有人認為1488年,葡萄牙艦隊將梅毒帶到印度。也有學者認為,1498年哥倫布的船隊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由於感染梅毒船員的到達,將梅毒也帶到印度。通過商業往來,梅毒也進入了我國,1505年在廣東省首先發現和記述了梅毒病例,此後,梅毒便從沿海到內地在我國廣泛傳播開來,發病率居高不下,居性病之首。解放後,由於黨和政府有效地取締了妓院,禁止賣淫活動,對性病進行廣泛的普查普治,已於1959年基本上消滅了梅毒。7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性病又在我國死而復生,特別是梅毒發病人數大大增加,發病人數急劇上升。

傳播

梅毒患者的皮膚、黏膜中含梅毒螺鏇體,未患病者在與梅毒患者的性接觸中,皮膚或黏膜若有細微破損則可得病。極少數可通過輸血或其它途徑傳染。獲得性梅毒(後天)早期梅毒病人是傳染源,95%是通過不潔性交傳染,少數通過接吻,握手、輸血、接觸污染的內衣濕毛巾、茶杯、菸斗、哺乳、尿布等傳染。胎兒梅毒(先天):孕婦體內螺鏇體,一般在妊娠3—4月通過胎盤感染嬰兒。
宮頸糜爛是一種很常見的慢性宮頸炎症。有些患者曾提出這樣的疑問:宮頸糜爛如不治療,整個宮頸會爛掉嗎?其實,宮頸糜爛並不是真正的糜爛。它是由於患慢性宮頸炎症後,子宮頸深部組織存在的炎症不易被消除,宮頸表面的鱗狀上皮因發生營養障礙而脫落,剝脫面逐漸被由頸管增生而來的柱狀上皮所覆蓋。由於柱狀上皮非常薄,可以透見下面的血管及紅色的間質,使糜爛面呈紅色,與周圍的正常鱗狀上皮有清楚的界限。
臨床從糜爛面的面積大小分為輕、中、重三度。從宮頸糜爛的表現又可分為三型:單純性糜爛多見於炎症初期,糜爛面被單層柱狀上皮所覆蓋,表皮比較平坦光滑;炎症繼續存在,使子宮頸上皮過度增生,糜爛面凹凸不平,外觀呈顆粒狀,為顆粒型糜爛;如果腺上皮及間質增生顯著,凹凸不平現象更加明顯,呈乳頭狀,即為乳頭型糜爛。這三種類型可單獨存在,也可交錯共存。

併發症狀

1.梅毒孕婦可傳染胎兒,引起死產、流產、早產,導致嬰兒的先天梅毒等,嚴重危害婦女兒童的健康。
2.梅毒螺鏇體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可引發腦膜血管病變、脊髓癆、麻痹性痴呆。侵犯心血管系統,可導致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閉鎖不全、主動脈瘤等。嚴重者可致死。3.梅毒螺鏇體損害骨骼、眼、呼吸道、消化道等系統,引起組織和器官破壞,功能喪失,嚴重者導致殘疾或其他不良後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