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類簡介
中文學名:角殼多年臥孔菌拉丁學名:Perenniporiamartius
定名人:(Berk.)Ryvarden
形態特徵
子實體:擔子果多年生,蓋形,無柄貼生,通常單生,新鮮時硬革質,無特殊氣味,乾燥後呈硬木質。菌蓋扁平或蹄形,突起長達10cm,寬15cm,基部厚達5cm。菌蓋表面中部呈深褐色,具明顯同心環溝,粗糙;邊緣鈍,白色至奶油色。孔口表面新鮮時白色至奶油色,乾後奶油色至淡黃色;孔口圓形,每毫米5~6個,管口邊緣厚,全緣;子實體不育邊緣明顯,寬達5mm。多年生菌肉呈赭石色至黑褐色,新生菌肉淡黃色至黃褐色,呈硬木質,具明顯或不明顯環帶,基部厚約4cm;菌蓋表面被硬殼,黑褐色,厚約2mm;菌管分層,老生菌管褐色至黑褐色,新生菌管奶油色至淡黃色,層間有菌肉層分隔.菌管長可達1cm。
菌絲結構:菌絲系統三體系;生殖菌絲具鎖狀聯合;骨架菌絲和纏繞薄絲在棉藍試劑中有嗜藍反應,在Melzer試劑中有擬糊精反應;在氫氧化鉀試劑中組織無變化。
菌肉:生殖菌絲無色,薄壁,具鎖狀聯合,直徑1.5~3μm,易塌陷,乾標本中極少見;骨架菌絲占多數,無色,厚壁至幾乎實心,無分枝,直徑2.5~4.5μm;纏繞尚絲無色,厚壁至實心,扭曲,多分枝,直徑1.5~2.5μm;所有菌絲呈交織排列。
菌管:菌髄中生殖闡絲極少見;骨架菌絲占多數,無色,厚壁至幾乎實心,無分枝,直徑2.0~3.5μm,所有菌絲呈交織排列。子實層中囊狀體常見,厚壁,在Melzer試劑中有擬糊楮反應,單側膨大或呈棒狀,由菌髄中骨架菌絲膨大形成,頂部被結晶體,多數埋生於子實層,大小為20~35x7~13μm。擔子棒狀,若生4個擔孢子梗,基部具鎖狀聯合,很快塌陷,乾標本中極少發現,寬達9μm。
孢子:擔孢子長杏仁形,頂端具明顯變細,無色,厚壁,光滑,棉藍試劑中具嗜藍反應,在Mdzer試劑中具擬糊楮反應,大小為(7.7~)8.0~9.0(~9.1)x(3.9~)4.0~4.6(~5.0)μm,平均長L=8.4μm,平均寬W=4.38μm,長寬比Q=1.92(n=30/1)。
生態習性
生於闊葉樹和肉桂(CinnamomuncassiaPresl)活樹上。
分布地區
四川、雲南等地。
藥用價值
止血、止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