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斜紅旗民兵團

角斜紅旗民兵團

江蘇省人民委員會和省軍區授予海安角斜人民公社民兵團“紅旗民兵團”(1964年7月19日)。1966年3月24日,角斜民兵團獲中共中央華東局、南京軍區授予紅旗民兵團。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簡介

坐落在黃海之濱,北凌河畔,角新橋南東側的一幢金黃色琉璃瓦建築,既莊嚴又美觀,既凝重又雅靜,那就是名聞全國的角斜紅旗民兵團的團史陳列館。它與向東一字排開並與之相輔而建的民兵紀念碑、革命烈士陵園、射擊場,將角斜民兵的理念、傳統、精神、戰績融匯成勞武結合,富民強兵的濃烈氛圍。

構造

團史陳列館坐北朝南,建築面積1648平方米,館前大院內,花圃各異,樹木常青,那驕陽下的月月紅,別有一番寓意,尤其是那一串串的黃花,散發出格外的芳香。占地11畝的館區內,布局得當,景點相宜,使團史陳列館既能恢宏而又翔實地展示“紅旗民兵團”的光榮歷史,又使其成為祖國邊陲角斜要鎮韻一個耀眼的風物景觀。

歷史經歷

1964年7月,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江蘇省軍區命名角斜民兵團為“紅旗民兵團”時,角斜公社曾建一團史陳列室。1991年8月,適逢中共中央華東局、南京軍區繼於1966年3月再次命名角斜“紅旗民兵團”25周年之際,角斜鎮政府將陳列室遷移至現址並重建角斜紅旗民兵團團史陳列館,時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的姬鵬飛欣然為團史陳列館題寫了館名。
近千平方米的展覽廳,分為6個陳列室,展示了角斜“紅旗民兵團”兩次命名時的盛況,角斜民兵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革命鬥爭歷史及其實物,角斜民兵團發揚黨管武裝、勞武結合的優良傳統以及在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中的成就和英模人物的先進事跡,角斜鎮在改革開放後的嶄新面貌等等。
團史陳列館內珍藏著陳丕顯、姬鵬飛、張愛萍、遲浩田等中央首長為角斜民兵的題詞和粟裕、許世友、遲浩田、張愛萍、廖漢生、鍾期光、傅秋濤·、彭沖、江渭清、杜平、向守志、固輝、傅奎清、方祖歧、張明、鄭炳清、管文蔚、惠浴宇、韓培信、蔣文郁、任朝海等一大批中共中央、南京軍區、江蘇省黨政軍首長視察角斜民兵的照片,以及一些外省(市)有關領導、單位來參觀時的記錄。
1996年5月20日,江蘇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在海安隆重集會,紀念中共中央華東局、南京軍區命名角斜“紅旗民兵團"30周年。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和總參謀長吳銓敘,總政治部副主任周子至,總參動員部長譚冬生,總政群工部部長鄧先群及南京軍區有關首長親臨大會,並在角斜觀看了角斜民兵“愛軍習武、尚武保國”的軍事表演,詳細的觀看了角斜紅旗民兵團團史陳列館的展覽。隨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發文號召全國民兵、預備役部隊向角斜“紅旗民兵團”學習。全國新聞媒介大量報導了角斜民兵的先進事跡。
由於角斜民兵團是全國迄今唯一的團級建制的民兵標兵單位,命名30多年來,中央軍委,南京軍區,江蘇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十分關注著這面旗幟,國際友人、留華軍亨學員亦多批前來角斜參觀考察,團史陳列館自然也就成為對外介紹角斜民兵革命鬥爭歷史以及在新形勢下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在兩個文明建設中充分發揮民兵突出隊作用的重要場所,成為對廣大民兵和青少年進行國防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