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器骨器象牙器保護與修復

角器骨器象牙器保護與修復是考古中用的一種方法,可分為去銹除霉、矯形、加固、粘合、修復脫層與殘缺等步驟。

角器骨器象牙器保護與修復

正文

溫濕度的劇烈變化是角、骨、象牙發生翹曲、開裂的主要因素。風吹日曬和空氣污染也會促使角、骨、象牙老化變脆,顏色變深、發黃。出土的角、骨、象牙製品,長期遭受水土微生物及各種鹽類的侵蝕,骨蛋白等有機物逐漸分解,質地疏鬆,出現脫層或表面酥粉,極易折斷和破碎。有的上面還附有一層碳酸鹽類的銹殼或霉斑。對這類文物需要進行化學加固,並清除銹殼和霉斑,避免病害繼續發展。
去銹除霉 出土骨器,包括甲骨,如質地尚好,可採用加熱(100℃以下 )後浸入冷水中的脹縮法使銹殼脫落,或鬆動後剔除。銹點可用 1~2%的稀鹽酸或甲酸使其軟化再用竹刀剔除,並用蒸餾水和乙醇反覆沖洗,直到器物的酸鹼度呈中性為止。角、骨、象牙表面上的霉斑,可用 2~5%的草酸溶液或檸檬酸液清洗,最後用稀氨水中和並用蒸餾水沖洗。污垢清除後應將器物放在玻璃器皿或塑膠袋中,使器物緩慢均勻乾燥,以免變形或開裂。
矯形 對於尚有一定彈性的變形角、骨、象牙器,可在 3~5%的醋酸溶液中浸泡,軟化後用蒸餾水沖洗並放在預先準備好的模具內,使其乾燥定形。如質地比較脆弱,可在蛋白膠液中煮過再矯形。彎曲變形過大時,需逐步間歇進行,以免造成斷裂。
加固 對於質地疏鬆脆弱,表面酥粉的角、骨、象牙器或人骨架,可用 2~3%的三甲樹脂即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甲基丙烯酸(MA)的共聚體和甲苯、丙酮溶液或用15%聚醋酸乙烯酯甲苯丙酮溶液滲透加固。加固要多次進行,以獲得一定強度和表面不顯光澤為宜。表面殘留的樹脂流痕,可用丙酮溶去,也可用 2~5%聚乙烯醇縮丁醛乙醇溶液滲透加固,一般用滴滲或注射加固。若用減壓滲透法加固,效果更好。
粘合 已經斷裂的角、骨、象牙器如需要耐水,可用較稠的三甲樹脂、聚碸、聚胺酯漆以及硝基清漆等進行粘合。如不考慮耐水問題,可用 502膠合劑(d—氰基丙烯酸乙酯 )或聚醋酸乙烯乳液粘合。
修復脫層與殘缺 已經出現脫層和殘缺的角、骨、象牙類文物,可用蜂蠟、松香、乳香膠(或達瑪樹脂)的混合劑加熱修復。也可用稀釋的聚醋酸乙烯乳液調和石膏修補殘缺部位。為了使補配部分與原有部分協調一致,可以在以上兩種材料中填加適量的顏料。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