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觀音寺塔,位於六安市黃大街觀音寺內。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塔俗稱南門錐子,也稱南門塔,與城北的北門錐子多寶庵塔南北相峙,有“雙塔摩青”之喻,為古城六安一大景觀。
《六安州志》載:塔為唐武德年間(618—627)僧人元通化緣而造。原名浮屠寺塔,宋代重修,改現名觀音寺塔。
塔六角九級樓閣式,高二十七米,磚石結構,實心,基層每邊寬三點九米,高四點三米,塔頂有銅質塔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墜落。塔身正面向南,基部有高一點五米、寬零點八五米圓拱塔門,門旁嵌明萬曆八年(1580)修補塔門碑一塊。塔身各級裝飾斗拱、假門和花窗等磚雕,分別嵌有清嘉慶年間捐修紀年瓷碑,三級以上嵌有彩瓷佛像或圖案。塔體局部破損,大部完整。塔頂置銅鑄葫蘆形塔剎,民國時(1940年代)墮於狂風之夜,第九級遂有傾圮。
塔門南向,第三級自南向東嵌瓷匾六方,殘二,存其四,詞云:不二宗旨,得三界縁,示四高台,了五淨因。
第四級鑲嵌世尊塑像,每面三尊,五級每面兩尊,六級每面一尊。七八九級為彩畫瓷板圖案。每級南向均有捐修碑文牌記,乃嘉慶十一年丙寅事也。銘其功德,使後人知。
維修前,由於古塔立於大量民居之中,年久失修,塔身已現多處裂紋,塔頂也已坍塌了一角,且有兩處民居依塔而建,古塔還被線纜纏身,失去了昔日的光華。為使這座作為六安古城象徵的千年古塔再放異彩,2009年,當地政府經過科學規劃,決定斥資2000萬元對南門觀音寺塔進行整體修繕,並以古塔為中心,建設占地面積33000平方米的南門塔廣場。
觀音寺現存前殿三間,正殿五間,1984年12月定為安徽省重點保護寺廟。現六安已將觀音寺塔修復整固,並以古塔為依託建造了南塔公園。
1984年塔被列為安徽省重點保護文物。
建築特點
塔身正面向南,基部有高 1.5米、寬 0.85米圓拱塔門,門旁嵌有明萬曆八年(1580年)修補塔門碑一塊。塔身各級裝飾斗拱、假門和花窗等磚雕,分別嵌有清嘉慶年間捐修紀年瓷碑,三級以上嵌有彩瓷佛像或圖案。塔體局部破損,大部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