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寺塔

觀音寺塔

位於六安市黃大街觀音寺內,俗稱南門錐子,與多寶庵塔南北相峙,有“雙塔摩青”之喻。

基本信息

1.山東菏澤鄆城觀音寺塔

建築特點

觀音寺塔為八棱四門樓閣式磚塔,現存四層,由精美的磚雕斗拱組成塔檐。東、西、南、北四面各設一券頂坤門,其餘四面為磚雕景窗。塔心室和佛龕頂部,由層層磚斗拱環砌成拱頂,斗拱製作精良,層層內收,結構嚴謹,錯落有致,有鬼斧神工之妙,連塔內迴廊頂部,也由磚斗拱精砌而成。

歷史記載

據《鄆城縣誌》記載,明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河決滎陽,七月鄆城淪陷,塔身被淤沒二層,現地表以上僅存四層,高約32米。二層周長40米,下層周長44米,雖歷經風雨,剝蝕亦甚,然其巍峨古樸,仍不失為一方勝景。塔四周碧水環繞,岸邊綠樹垂蔭。夏日晨昏,數千隻燕子翔集,繞塔飛鳴,“荒塔燕子”成為古代鄆城的十大景觀之一。朝暉夕陽,綠樹燕影,與巍巍古塔在碧水中交相輝映,宛如一幅古樸的風景畫,甚為壯觀。

神話傳說

觀音寺塔有許多美麗傳說和奇怪的現象。傳說此塔乃玉帝賜於李靖用以降其子哪吒的寶塔,後父子和好,托塔天王李靖揮劍將寶塔斷為三截,塔基落入鄆城,塔身降至巨野(永豐塔),塔頂飄至汶上(太子靈蹤塔),故三縣之塔如出一轍卻只有汶上塔細而有剎,另二塔則無。

附近景點

塔西10公里為古廩丘城故址,是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的出生地。傳說孫臏因眷戀故土,死後化為雲燕,飛回故里,縈繞在古塔周圍。故荒塔雲燕“嚴冬不南遷,有足不成行”,餓俄有墜地,則匍伏而死,便是孫臏生前曾受刑的緣故。春夏之交,無數昆蟲飛集塔頂,遠看如縷縷青煙,裊裊上升,成為雲燕啄食的對象。傳說若此時登塔西眺,便可以看到廩丘古城和孫臏大戰的幻景,這是古城的又一景觀——廩丘霧市。清代鄆城知縣陳良謨曾留下“無蜃如何有海市,遙瞻疑是影雲蒸”的觀感。

2.安徽六安觀音寺塔

基本概況

觀音寺塔位於六安市黃大街觀音寺內,俗稱南門錐子,與多寶庵塔南北相峙,有“雙塔摩青”之喻。《六安州志》載:為唐武德年間(618—627年)僧人元通化緣而造,原名浮屠寺塔,宋代重修,改現名。

建築特點

該塔塔身九級,高27米,平面六角形閣式造型,磚石結構,實心,基層每邊寬3.9米,高 4.3米,塔頂有銅質塔剎, 40年代墜落。塔身正面向南,基部有高 1.5米、寬 0.85米圓拱塔門,門旁嵌有明萬曆八年(1580年)修補塔門碑一塊。塔身各級裝飾斗拱、假門和花窗等磚雕,分別嵌有清嘉慶年間捐修紀年瓷碑,三級以上嵌有彩瓷佛像或圖案。塔體局部破損,大部完整。

3.天津薊縣觀音寺塔

基本概況

觀音寺白塔位於天津市薊縣城內西南隅,獨樂寺南300米處,為“漁陽八景”之一。因塔前有觀音寺,塔身白色,亦稱“觀音寺白塔”。始建於遼代(916-1125年),明嘉靖、隆慶、萬曆和清乾隆年間重修。l976年唐山大地震,塔裂圮。1983年大修時,塔內出遼清寧四年(l058年)舍利石函一盒和金、銅、玉、瓷等文物百餘件此塔下部為密檐式,上部為喇嘛搭式,造型奇特,在我國古塔形制中甚為罕見,是遼塔中的精品之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特點

塔高20.6米,磚石結構,平面呈八角形。由須彌座、塔身、覆缽和相輪等部分組成。塔身鑲有大量仿木結構的磚雕斗拱、花卉和神獸,是印度窣堵坡與中國建築相結台的一種形式,造形奇特勁秀。須彌座以六層花崗石為基,石上用磚砌小覆盆和數條覆梟混線,使之成為束腰,腰周磚雕24個壺門,門兩側為禮佛圖,內鑲舞樂伎磚雕,上置雙重欄板,雕寶相花卉和幾何圖形案。塔身為重檐八角形亭式,四正面磚雕假門(南門設佛龕為明代開鑿),上鑲飛天一對,輕翔門上,栩栩如生,四側面為方座圓首浮雕碑偈,碑額正中雕佛像,碑身刻偈語。塔身上又起八角形基座,周鑲佛、菩薩浮雕坐像24尊。上為半球狀覆缽,雙層仰蓮承托,肩部用減地平級法雕垂魚花紋八組,南面開門,通上層寶塔。覆缽頂磚砌束腰形平台,束腰處置壺門,每面有二,南北兩面各鑲一對奔獸,南為狻猊,北為羚羊,餘六面為獅面、海石榴、寶相花等磚雕。壺門上砌十三天相輪,底托以蓮花,頂飾塔剎。此塔分內外兩層,內層為遼培,外塔是明代大修時,按遼塔造型而砌在內塔外的重層。古詩云:“金峰(指塔尖)平掛西天月,玉柱(指白色塔身)直擎北塞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