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和力[漢語詞語]

親和力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qīn hé lì,意思比喻使人親近、願意接觸的力量。

親和力最早是屬於化學領域的一個概念,是特指一種原子與另外一種原子之間的關聯特性,但現在越來越多地被用於人際關係領域,某人對另外一人具有的友好表示,通常就形容這個人具有親和力。 有句話叫:力在則聚,力亡則散!有親和力的雙方就是有共同力量表示的雙方,這種友好表示,使得雙方合作在一起,有一種合作的意識和趨向意識,和共同作用的力量。有親和力是促成合作的起因,只有具有了合作意想,才會使雙方結合在一起共同合作。

詞語解釋

親和力(Affinity) 的狹義概念是指一個人或一個組織在所在群體心目中的親近感,其廣義概念則是指一個人或一個組織能夠對所在群體施加的影響力。

親和力源於人對人的認同和尊重,很多時候,親和力所表達的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的遠近,而是心靈上的通達與投合,是一種基於平等待人的相互利益轉換的基礎。真實的親和力,以善良的情懷和博愛的心胸為依託,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特殊秉賦和素養。

詞語剖析

親和力[漢語詞語] 親和力[漢語詞語]

國外的一些企業家十分重視員工親和力的強弱,尤其是服務行業,把它作為從業人員必備的素質。良好的親和力能拉近與員工、員工與客戶之間的心理距離,從而產生最大化的管理效能和經濟效益,這也是企業的最終目的。

親和力是人與人之間信息溝通,情感交流的一種能力。具有親和力的人,會每天都保持自信樂觀向上的心情去面對每一個人,對每一個人都不覺得陌生,會視他們為熟人朋友老鄉親人,這將使別人加深其信任感。

親和力能夠方便與陌生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人都是有感情的,陌生人當然也不例外,感情的溝通和交流能夠讓人和陌生人之間建立一座信任的橋樑。信任的建立將會有效的消除人的交流的難度。

當然親和力從本質上來說除了繼承某種先天性的東西外,更多的是自身的一種綜合氣質。它要求你必須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優雅的談吐和大方的舉止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來說,親和力是一種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獲得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親和力。

要培養親和力首先就得裝扮大方,以顯示淡雅清新的氣質,給人以舒適感。學會微笑,努力使笑容真實自然。有意識的放慢說話速度,以讓自己的表達清晰有邏輯,但也不要慢條斯理,讓人感覺到沒有激情。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要不斷培養自己的信心,不斷地與人溝通。業餘多聽一些舒緩的音樂,看一些雜誌書籍,能讓你的心情保持一種自然平和的心態。

基本要素

深刻認識自我

親和力 親和力

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只有深入地了解自我,才能有了解他人的基礎。所以先深刻地認識自己才是真正具備良好的人際親和力的基石。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一些創傷和問題所在,也許會在童年時代感覺到自卑,或者自傲,或者是自我中心,或者曾經遭受到各種各樣的心靈上的創傷,這些問題 的存在,都會影響到成年之後的良好的人際親和能力。深刻地認識自己和了解自己,不讓童年時代的陰影影響現在的人際交往是以自我反省為開始。

上述的劉經理正是由於不了解自己潛意識的內容,讓童年時代的潛意識中的某些東西支配他現在成年後的某些行為。如果他能夠對自己的潛意識有了深刻地了解和洞察,他就能有更為良好的人際親和力了。

不斷地進行人際交流實踐,並加強自我在實踐中的體驗和感受

在深入了解自己的基礎之上,在進行人際交流的實踐是加強人際親和能力的重要過程。在不斷的人際交流的實踐中,別人作為一面鏡子,可以折射出自己的某一面,從別人的身上,可以看到自己心靈中自己看不到的側面。在與他人的交流和實踐中,又可以不斷強化自己的實戰能力,隨時的修正自己。有一些人在童年時代就很少有和人交往的機會,雖然他們在童年時代曾經是一個快樂活潑的幼兒,可是由於封閉的家庭環境,他們和人交往的潛能被壓抑了,他們成年以後漸漸成為一個木訥寡言,緊張容易害羞的人。有的人雖然青少年時代很少和人交往,缺乏實踐的機會,在他們成年以後,有的人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去謀生,如做銷售等專門和人打交道的職業,漸漸的,他們和人交往的能力在實踐中就無形的增強了。所以實踐是增強人際親和力的必經課程。

自我意識擴大化,加強人際包容能力,加強對他人的理解能力

親和力 親和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一個成長環境,而他所生長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給他的自我 意識打下了一個烙印,對人會有自己的獨特的看法。這些觀點在和其他人交往的時候,都會影響到對他人的評價。當他是從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去評價他人時,就無法深入理解他人的內心深處的感受。所以在洞察自我的基礎上,在人際交往的實踐中,他不斷的放下自己的固有的價值觀的標準,能耐心的傾聽來自他人內心深處的聲音,便會看到一個個與自己不同的全新的內心世界。在不斷的這樣的過程中,他的自我意識就會擴張,對人的理解能力也在增強,一個能深入理解他人的人的人際親和力自然就增強了。

防止煩躁情緒的干擾和破壞

當人們處在高度的壓力下,就會出現焦慮的情緒,許多內在的情感需求的不到滿足,就會不斷地從潛意識中浮現出來,便會變得煩躁不安,雖然懂得人家交往和親和的原則,可是生理狀況不允許他們做得很好,所以他們不由自主地發脾氣,會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生氣,漸漸的在無形中便會給自己人際關係增添許多麻煩,人際親和力就會下降。所以勞逸結合,工作和生活兼顧,緊張和鬆弛並存,有了一份好心情,才能有良好的人際親和力。

培養方法

一、尊重別人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把這條樸素哲理運用到社會交往中,可以說,你處處尊重別人,得到的回報就是別人處處尊重你,尊重別人其實就是尊重你自己。

親和力 親和力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個小孩不懂得見到大人要主動問好、對同伴要友好團結,也就是缺少禮貌意識。聰明的媽媽為了糾正他這個缺點,把他領到一個山谷中,對著周圍的群山喊:“你好,你好。”山谷回應:“你好,你好。”媽媽又領著小孩喊:“我愛你,我愛你。”不用說,山谷也喊道:“我愛你,我愛你。”小孩驚奇地問媽媽這是為什麼,媽媽告訴他:“朝天空吐唾沫的人,唾沫也會落在他的臉上;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尊敬他。因此,不管是時常見面,還是遠隔千里,都要處處尊敬別人。”小孩朦朦朧朧地明 白了這個大道理。

二、樂於助人

人是需要關懷和幫助的,尤其要十分珍惜在自己困境中得到的關懷和幫助,並把它看成是“雪中送炭”,視幫助者為真正的朋友、最好的朋友。

馬克思在創立政治經濟學時,正是他在經濟上最貧困的時候,恩格斯經常慷慨解囊幫助他擺脫經濟上的困境。對此,馬克思十分感激。當《資本論》出版後,馬克思寫了一封信表示他的衷心謝意:“這件事之所以成為可能,我只有歸功於你!沒有你對我的犧牲精神,我絕對不能完成那三卷的巨著。”兩人友好相處,患難與共長達40年之久。列寧曾盛讚這兩位革命導師的友誼“超過了一切古老的傳說中最動人的友誼故事”。

幫助別人不一定是物質上的幫助,簡單的舉手之勞或關懷的話語,就能讓別人產生久久的激動。如果你能做到幫助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不但能顯示出你的博大胸懷,而且還有助於“化敵為友”,為自己營造一個更為寬鬆的人際環境。

三、心存感激

生活中,人與人的關係最是微妙不過,對於別人的好意或幫助,如果你感受不到,或者冷漠處之,因此生出種種怨恨來則是可能的。

經常想一想吧:你在工作中覺得輕鬆了,說不定有人在為你負重;你在享受生活賜予的甜蜜時,說不定有人在為你付出辛勞……生活在社會大群體裡的你我,總會有人為你擔心,替你著想。享受著感情雨露的人們不要做“馬大哈”,常存一份感激之心,就會使人際關係更加和諧。情感的紐帶因為有了感激,才會更加堅韌;友誼之樹必須靠感激來滋養,才會枝繁葉茂。

王老師在自己就職的學校里很有人緣,威信頗高,有人問他原因時,王老師講:“古人說,‘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我雖做不到這一點,但我始終堅持‘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時時處處想著別人,感激別人。”王老師道出了為人的真諦。因為有了感激,你才會成為一個好同事、好朋友、好家人。

展現方法

親和力 親和力

人與人的智商天生是有差異的,由此推論,情商大概也不例外。親和力大多是與生俱來的,它源於人對人的認同和尊重。很多時候,親和力所表達的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的遠近,而是心靈上的通達與投合,是一種基於平等待人的古道熱腸和悲天憫人的惻隱懷柔。真實的親和力以善良的情懷和博愛的心胸為底托,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特殊秉賦和素養,學不來,盜不走,更是假冒不得——親和力一旦落到做秀者的頭上,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變得虛偽且齷齪了。 日常生活中,親和力可以見諸表象,而且表達方式上有共性可循,譬如:微笑,撫摸,握手,作揖,擁抱,噓寒問暖,端茶遞煙,溫婉的語調,深情的注視,等等。輪到政治秀們的頭上,親和力就變味了,成了一種八股文式的套用和表演。政治秀們內心裡視民眾為草芥,表面上卻千方百計花里胡哨套近乎。成克傑在廣西主政時,曾在一次全區的高級幹部大會上聲情並茂地傾訴衷腸:一想到全區還有那么多的老百姓沒有脫貧致富,我真是朝思暮想,寢食不安哪!無獨有偶,程維高在河南當權時也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誰跟老百姓過不去,我就跟誰過不去!在等級制度尚未完全消退的當下,有這樣與老百姓同呼吸、共命運的高官,真是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啊。一時間,傳媒熱炒,百姓稱道,很是熱鬧了一陣子。如今,“落花流水春去也”,蓋頭揭開露了餡兒——這幫爺們說的一套,做的是另外一套!原以為沐猴而冠能夠掩人耳目的,終究經不起雨打風吹,還是暴露出了紅紅的屁股。讓人跌壞眼鏡無處尋,倒了胃口無藥醫,所謂親和力、公信度、領導幹部的光輝形象什麼的,全被這幫貓形鼠實之輩給生生地葬送了。

當然,拿親和力做秀的,並不局限於少數“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腐敗官員,還有某些名流明星、大款大腕之類的公眾人物。或許是受到了某些官員的表率式啟發,也可能是這些官員借鑑了其他公眾人物的煽情式表演,是雞生了蛋,還是蛋生了雞,孰先孰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共同選擇了無辜而善良的百姓作幌子,拿“貧下中農”尋開心,大煽其情,欺瞞公眾,虜掠民心,謀取私利,這才是惡劣的根本。

官員之外的另一些公眾人物濫用親和力,雖說不夠厚道,卻也情有可原——即便是藝術天才,他的藝術感染力必須藉助於親和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傳達給客群;而對那些想像力貧乏、創造力衰退的眼球人物來說,黔驢技窮之下,基於職業的需要不得已而為之,也在情理之中。何況,親和力的本質是強者對弱者的施捨,有和無,多和少,真和假,對公眾來說並不像衣食住行那樣特別緊要。

人們之所以對黨政官員的親和力嚴格要求,因為他們不僅是社會的棟樑,是國家的中堅,還是民眾的道德表率。渴望賢人政治和親民政策,是國人的一大傳統;作為強勢力量的代表,黨政官員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不僅具有帶動作用和示範作用,還有安撫和慰問弱者的功能。

當然,沒有法律或檔案作過硬性規定,也沒有哪位偉人作過明確指示,要求我們大大小小的“冒號們”非具備親和力不可。但是,傾聽民聲,關注民生,實行民主,保障民權,都要求我們的“父母官”放下架子,走下神壇,以平和可親的姿態走近民眾;只有具備真誠的、自然的、平等的親和力,才能深入民眾,體察民情,了解民意,走進民心,才能造就可愛又可敬的公僕形象,才能團結和帶領民眾,廣泛集中民力,走向民主文明的未來。

冷若冰霜的面孔只會拒人於千里之外,虛情假意的表演只能招致唾棄和罵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