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1942年7月本村解放。 1947年11月12日全村村民積極支援解放軍對鳳城的國民黨整編五十四師八旅、三十六旅的圍困戰。村民踴躍參軍,積極參加擔架隊,當嚮導,燒水做飯,為擊潰敵軍做出了貢獻。 1953年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6年村集體投資建起第一個水庫。 1958年村投資建成了西嵐水庫。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7年建成東南河大口井。 1992年村集體投資建起雕台水庫。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26年,村設私塾1處,學生30人。1934年,成立了西遲格莊國小。至1941年,發展到兩個班,每班學生30人左右。1942─1947年,兩個班,每班學生32人。1948年冬復學後至1959年,兩個班,每班學生50人左右。1961年,教師2人,兩個班,學生90人。1968年,教師4人,4個班,學生110人。1975年,教師4人,4個班,學生115人。1982年,教師4人,4個班,學生100人。1983年,教師3人,4個班,學生78人。1999年,併入北河溝學區完小。建國至2002年,從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34人。西遲格莊多次被評為教育先進單位。西遲格莊的秧歌小有名氣,每年春節成立秧歌隊挨村宣傳。村里重視科技教育,多次聘請專家講課或派人外出參觀學習。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00公斤左右,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5年,全村收入10萬元。2002年,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30多輛,機車52輛,電話152部,彩電150台,電冰櫃40台,冼衣機10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青年結婚無新房,一家幾代人住在一起。1985年,村統一規劃街道、房屋建設後,街道平整,兩邊砌有污水溝,並有專人管理。2000年,修通了通往乳即一級公路的大道。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15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8年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3年投資5萬元,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1984年,購買了16mm電影放映機1台,自放電影。1985年,投資6萬元,建起自來水蓄水池,村民開始用上了自來水。2000年,成為電話普及村。2001年,安裝了有線電視;集體每年為村民每人補繳20元養老保險金。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8年,周世珍、王祿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最早的黨員。1939年,東、西遲格莊合建黨支部,周世珍任委員。1942年起,先後有成曰清、張克合、張福田、王義、張福田、王義、張克春擔任黨支部書記。1976年起,張克春任黨支部書記。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4個,黨員33名。自張克春任職以來,村黨支部曾多次被中共鳳城鎮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4月,村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兵、調解、民政、治安、婦女等組織。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張福田、張克林、張克吉、張克振、周世德、王義、張海新、張克春、周忠芹。1999年,支部書記張克春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2002年4月,周忠芹任村委主任。 1999年以來,村委多次被鳳城鎮政府評為模範村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