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
1925年,國際聯盟理事會僅允許波蘭駐紮88名士兵於西盤半島,但後者之後秘密增加為176名士兵及6名軍官。轉運站和但澤自由市之間被港口的水道所分離,僅留下一條小橋相連線,波蘭於西盤半島上的領土和但澤之間則被磚牆所分離。建造在西盤半島上的要塞工事也不怎么堅固、也沒有真正的防空洞或地下隧道,僅有五個混凝土小型據點(類似警衛室的存在)、隱藏於半島上森林的軍營以及一個由壕溝與路障相結合成的防禦網。若戰事爆發,守軍估計約能抵抗敵軍持續的進攻約12小時。
序幕
1939年8月底,德國戰艦“什列斯威格-霍爾斯坦號”藉口友好訪問駛入但澤,並停泊於距西盤半島150公尺的水道處,船上有德國突擊部隊(Stoßtruppen)的一個連單位,其奉命於8月26日一早就對西盤半島發動攻擊。然而,登岸前不久攻擊命令即取消,原因是英國與波蘭在8月25日簽署了《英波共同防禦協定》,且這時義大利方面傳來對於履行鋼鐵條約的義務有所猶豫,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動搖了,進而取消了攻擊行動[。
德軍部隊包括由腓特烈-格奧爾格·埃貝哈爾德(Friedrich-Georg Eberhardt)所指揮的1,500人親衛隊保全團(Heimwehr)和由威廉·海寧森中尉(Wilhelm Henningsen)指揮、準備攻擊兵站的225名的海軍步兵士兵,全部作戰則由什列斯威格-霍爾斯坦號上的海軍少將古斯塔夫·克萊坎普(Gustav Kleikamp)所指揮,後者於8月26日將船駛往更上游的地區,而波蘭守軍司令漢里克·蘇夏爾斯基少校(Henryk Sucharski)則命令部下提高戒備。
戰鬥

不久,波軍士兵上士沃切克·納吉薩瑞克(Wojciech Najsarek)被德軍機槍射倒,為此戰爭與戰役中第一位陣亡

在第一天的戰鬥中,波蘭方面有一人陣亡、七人受傷(其中有三人在晚些時候死亡,其中有兩人被俘虜,並在一家德國醫院去世);另一方面,德國海軍步兵則有16人陣亡、約120人受傷(受傷者傷勢多十分嚴重),超過投入行動的225名士兵之一半。由於波軍司令蘇夏爾斯基經過幾次齊射後下令節省迫擊炮彈藥,不然德軍會傷亡更為慘重(也因為此命令如此,當隔天波軍迫擊炮被毀時,他們才消耗860發中的104發彈藥)。隨後幾天,德軍以艦炮和重型野戰炮持續炮轟半島(其中包括一門口徑210公厘的榴彈炮),將半島打的有如一次大戰月球表面的地形。埃貝哈爾德說服了北方集團軍司令費多爾·馮·波克將軍,靠地面攻擊無法攻下目標。於是,德軍在9月2日以60架Ju 87俯衝轟炸機進行轟炸(一共投擲了26.5噸的炸彈),直接命中了五號警衛室(一枚500公斤炸彈將其完全摧毀),並造成了8名波軍士兵陣亡。德軍的空襲造成的濃霧掩蓋了整座半島,也摧毀了波軍唯一的無線電台和全部的糧食供應處。德國觀測員認為沒有士兵能在這場空襲中存活,但在9月3日與4日德軍所有的攻擊又都被擊退;9月4日,德軍以T-196號魚雷艇自海岸進行奇襲,波軍放棄了瓦爾據點,只剩下可用來防禦北面攻擊的福特據點。
9月5日,得了炮彈休克症的蘇夏爾斯基召開了戰爭會議、考慮投降的意見,並將指揮工作短暫地交給了部下弗蘭西塞克·塔波斯基上尉(Franciszek Dąbrowski)。德國海軍步兵、但澤的親衛隊成員和國防軍士兵再度發動了幾次謹慎的攻擊,但每次皆被擊退。3點,德軍再以燃燒的列車攻擊陸橋,但由於駕駛員太過緊張而過早將列車斷開,令列車未能抵達波軍的油槽、引燃大火來覆蓋森林,反而是燃燒的列車提供給波軍一個良好的射擊區,德軍傷亡慘重,下午德軍執行第二次的“火燒列車作戰”也同樣失敗了。在此期間,波蘭國家廣播局於每個早上向全國播放“西盤半島仍在持續戰鬥”一訊息。第二次戰爭會議再度召開,少校與他人為是否要投降一事起了爭執,此時德軍已在波蘭首都華沙外圍,且波軍的傷員已開始出現壞疽。
9月7日清晨4點30分,德軍再度猛烈地開火攻擊西盤半島,一直到7點鐘才停止,還以火焰發射器摧毀了二號警衛室,並另外毀損了一號與四號。被圍困的守軍缺乏足夠的藥物和水,轉運站的醫療軍官麥耶卡錫勞·斯拉比上尉(Mieczysław Słaby)已無法照顧傷患。9點45分,波蘭舉白旗投降。波蘭守軍的表現令德軍留下深刻的印象,德軍指揮官埃貝哈爾德特別允許蘇夏爾斯基被俘時繼續保有他的禮儀用配劍(後來還是被德軍所沒收)。同時,波軍的無線電操作員卡西密爾茲·拉辛斯基(Kazimierz Rasiński)因為在德軍嚴酷的拷問後仍不肯供出無線電代碼而遭到其射殺。
在戰爭爆發後一星期時間中,僅有數百名的波軍成功牽制了多達3,400名的德軍士兵。
結果

爾後,在波蘭守軍司令蘇夏爾斯基與行政員達布羅斯基之間出現了爭議,前者活到了戰後,但於1946年過世,生前升到了準將,還獲得了波蘭最高等級的軍事勳章—波蘭軍事十字勳章(Virtuti Militari)。但到了1990年代,有報告質疑他在此戰役中所扮演的角色(在達布羅斯基死後,當時波蘭軍官們曾為他們的名譽發誓,並未透漏其指揮官,即蘇夏爾斯基大部分時間都是處於炮彈休克症的狀態)。西盤半島的戰事因此也變成稍有爭議的事件,歷史學家詹蘇斯·馬斯薩萊克(Dr. Janusz Marszalec)自波蘭國家研究紀念院查找資料,做了以下的結論:

早在西盤半島戰事進行時、德軍繼續於各地順利挺進時,波軍於本戰役的表現即鼓舞了各地的人群,甚至一直到戰爭結束後仍被視為一個抵抗入侵的象徵,有如波蘭版的“溫泉關”。

參戰單位
德軍德國海軍的船艦:
“什列斯威格-霍爾斯坦號”戰艦
兩艘魚雷艇:T-192和T-963
艾貝哈爾德的地面作戰部隊:
三個海軍突擊連(精銳的海軍步兵連,之後被重編為海軍531炮兵連)與自德紹-羅斯勞調來的戰鬥工兵排。
一個獨立榴彈炮營(Haubitzen-Abt.)。
但澤海岸警備隊警察(Küstenschutz der Danziger Polizei)與“秩序警察”(Ordnungspolizei)的“州警察”(Landespolizei)團。
親衛隊但澤保全團(為當地的親衛隊軍隊),包括親衛隊的集中營警備部隊“艾伊曼”(Wachsturmbann Eimann,該單位後來成為武裝親衛隊“骷髏師”的一部份)。
還另有其他可調動之兵力。
德國空軍:
第2俯衝轟炸聯隊的第2大隊與第3大隊。
第186訓練大隊之第4中隊。
全部共有40至60架的Ju 87俯衝轟炸機和另外7架飛機(He 51和Ju 52)參與了對西盤半島的圍攻。 德軍地面部隊裝備了ADGZ重型裝甲車、65門火炮(包括Flak30 20mm防空炮、PaK 36 反坦克炮、sFH 18 榴彈炮和Mörser 18 重型臼炮、超過100挺的機槍、數量不明的中型迫擊炮和Flammenwerfer 35 火焰發射器。
1939年8月,西盤半島上的波軍已增加至182名士兵和27位在戰爭即將爆發時、徵召而來的後備役平民。轉運站上有一門75公厘02/26式野戰炮、兩門Bofors 37 mm戰防炮、四門81mm wz. 31炮擊炮。駐軍稍占優勢的是與他們單位人數不成比例的強大機槍火力,共有41支機槍,其中有16門為重機槍。另外還有160支步槍、1,000顆手榴彈和40支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