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立枯病

西瓜立枯病

西瓜立枯病主要侵害植株根尖及根,初發病時在苗莖基部出現橢圓形褐色病斑,葉片白天萎蔫,晚上恢復,以後病斑逐漸凹陷,發展到繞莖一周時病部縊縮乾枯,但病株不易倒伏,呈立枯狀。

症狀識別

西瓜立枯病 西瓜立枯病

立枯病是西瓜幼苗期主要病害之一,多發於床溫較高的苗床或育苗的中後期。瓜播種後到出苗前受病菌危害,可引起爛種和爛芽;患病幼苗莖部產生橢圓形暗褐色病斑,早期病苗白天萎蔫,早晚恢復,病部逐漸凹陷,擴大繞莖1周,並縊縮乾枯,最後植株枯死。由於病苗大多直立而枯死稱之為立枯。發病輕的幼苗僅在莖基部形成褐色病斑,幼苗生長不良,但不枯死。潮濕條件下病部常有淡褐色蛛絲網狀霉。陰雨天氣,苗床濕度較大時,易引起幼苗徒長,加重病害。

病 原

病原物為絲核菌屬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屬半知菌亞門。菌絲有隔膜,初期無色,老熟時淺褐色至黃褐色,分枝處成直角,基部稍縊縮。病菌生長後期,由老熟菌絲交織在一起形成菌核。菌核暗褐色,不定形,質地疏鬆,表面粗糙。有性階段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Donk,屬擔子菌亞門。自然條件下不常見,僅在酷暑高溫條件下產生。擔子無色,單胞,圓筒形或長橢圓形,頂生2-4個小梗,每個小梗上產生1個擔孢子。擔孢子橢圓形,無色,單胞,大小為6-9微米×5-7微米。除西瓜外,還可為害甜瓜等160多種植物。

發病條件

此病在低溫潮濕的環境中易發生,常在春季與猝倒病相伴發生,通常不像猝倒病那樣普遍。此病腐生性較強,可在土壤中以及寄主在其它植物上2年左右,初發病時在苗莖基部出現橢圓形褐色病斑,葉子白天萎蔫,晚上恢復,以後病斑漸凹陷,發展到繞莖1周時病部縊縮乾枯,但病株不易倒伏,呈立枯狀。病菌的發育適溫20~30℃,13℃以下和40℃以上繁殖受到抑制。肥料未完全腐熟、排水不良、地勢低洼、植株過密、土壤黏重、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差、植株抗病能力弱,也易誘發西瓜立枯病。

發病規律

在西瓜苗期有發生,病菌在15℃左右的溫度環境中繁殖較快,30℃以上繁殖受到抑制。土壤溫度10℃左右不利瓜苗生長,而此菌能活動,故易發病。一般在3月下旬、4月上旬,連日陰雨並有寒流,發病較多。

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

(1)嚴格選用無病菌新土配營養土育苗。

(2)實行輪作。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可減輕發病。

(3)秋耕冬灌,瓜田秋季深翻25~30厘米,將表土病菌和病殘體翻入土壤深層腐爛分解。

(4)土地平整,適期播種。一般以5厘米地溫穩定在12~15℃時開始播種為宜。

(5)加強田間管理。出苗後及時剔除病苗。雨後應中耕破除板結,以提高地溫,使土質松疏通氣,增強瓜苗抗病力。

種子處理

(1)藥劑拌種,用藥量為乾種子重的0.2%~0.3%。

(2)種衣劑處理:種衣劑與瓜種之比為1∶25或按說明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