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皇陵

陵園裡只有一個重城,陵墓在陵園的中央,坐西朝東。 西漢開始,帝王陵墓除了掘地起墳之外,還出現了一種"鑿山為陵"的形制。 陵園中還有呂后合葬陵,在長陵東面二百多米的地方。

基本信息

the royal tombs in West Han Dyansty
西漢繼承了秦代陵寢制度並且有所發展。陵園裡只有一個重城,陵墓在陵園的中央,坐西朝東。陪葬墓區也在陵墓前方。西漢初期,帝、後在一座陵園內異穴合葬。從文帝開始,帝、後各建一座陵園。到景帝的時候,在文帝霸陵旁也建造廟宇。以後這種陵旁邊立廟的制度一直延續到西漢末。
西漢開始,帝王陵墓除了掘地起墳之外,還出現了一種"鑿山為陵"的形制。這種形制在當時的一些諸侯王墓中也普遍存在。
到了西漢的中晚期,墓室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鑿山為陵"的墓室大多數是橫穴式,並且分為耳室、前室和後室等很多部分。而豎穴式的墳則改用磚和石料構建墓室。形制和結構完全模仿了現實生活中的房屋、宮殿和院落。這種墓室起到了槨的作用,所以墓室里的葬具只有棺而沒有槨。在這些墓葬里,牆壁上大都繪有彩色的壁畫,或者有模印的畫像磚,而在石結構的墓葬里則大都是雕刻畫像。壁畫的題材很廣泛,除了神靈怪獸、歷史故事之外,主要是表現帝王生前的各種生活場面。
西漢時期從高祖開始,出於政治目的,各陵都安置了很多陪葬墓,被稱為"陪陵",形成規模宏大的陪葬墓地。陪葬者大都是當時的朝廷重臣和皇親國戚。據記載,陪葬長陵的有蕭何、曹參、張良等一些開國元勛;陪葬茂陵的有衛青、霍去病等名將。陪葬者的墓地多是皇帝所賜,各自建有陵園、園邑和祠堂。有的還把子孫附葬在父祖墓旁,形成宗族墓地。陪葬者地位越高,離帝陵越近,封土也較高大。從西漢陪葬者的地位和身份來看,高祖、武帝、宣帝等帝陵陪葬墓中的多是朝廷重臣、名相。但到了西漢晚期,元帝、成帝、哀帝等陵的陪葬者則或是外戚,或是佞幸,或是妃嬪、宮人。這種情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漢代政治上的興哀和變化。
漢代是中國歷史上厚葬之風最盛行的時期。包括珍寶、明器、陶俑、車馬、糧食等,身前身後的用品無所不有。
【漢高祖長陵】漢高祖劉邦長陵,在陝西省鹹陽市窯店鄉北的鹹陽原上,坐北朝南,南面是川流不 息的渭水,北面是巍峨壯觀的九峻山,秦川故道穿逾原下。長陵坐落在鹹陽原的南部,居高臨下,威武壯觀,顯示了封建帝王高高在上的尊嚴。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布衣提三尺劍有天下"的皇帝。楚漢戰爭中,他叱吒風雲,"大戰七十,小戰四十",身負重傷十二次,最後擊敗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劉邦稱帝的第二年開始建設長陵。陵園是仿照西漢都城長安建造的,只是規模略小而已。陵園內還建有豪華的寢殿、便殿。寢殿是陵園中的正殿,殿內陳設漢高祖的"衣冠幾仗象生之具",完全像皇帝生前時一樣侍奉。
漢高祖劉邦的陵冢在陵園的偏西處,形狀像覆斗,是夯土迭築而成的。陵前立有清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漢高祖長陵"石碑一通,陵冢下面是劉邦的安寢的地宮。 陵園中還有呂后合葬陵,在長陵東面二百多米的地方。由於漢代的制度造成帝後不同陵,所以呂后單獨起陵於長陵之東。呂后陵是覆斗形。
陵園的北面是長陵邑的所在地,在現在鹹陽市的韓家灣。陵邑略呈長方形,城牆由夯土築成,南北長,東西寬。陵邑的南牆部分與陵園邊牆重合,東面沒有城牆建築。劉邦生前就遷徙大姓和貴戚之家在陵邑中,讓其侍奉陵園,陵邑戶口多達五萬多。近年在長陵陵邑範圍內曾經發現樹木雙獸紋半瓦當和大量瓦片堆積、水管道、生產工具等。從文獻記載來看這些殘留的廢墟、出土文物,可以窺見當年陵邑朱檐彩棟、深宮廣院、車馬人熙的繁華景象。
長陵的陪葬墓群在陵園東部。唐朝詩人劉彥謙《長陵詩》說:"長陵高闕此安劉,附葬累累盡列侯。"在西漢諸陵中,長陵的陪葬墓數量最多,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的功臣和貴戚,死後多陪葬在長陵。
西漢滅亡之後,歷代帝王曾對長陵採取一些保護措施。比如魏明帝詔:"高祖陵四方各白步,不得耕牧樵採"。宋太祖乾德規定"給守陵五戶,長史春秋奉祀"。這使兩千多年之後的高祖長陵仍以高大雄偉的姿態,屹立在鹹陽原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