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西河戲
【思佳客】
(左河水)
村社何來絲紐聲?西河戲又故鄉興!
京胡伴奏鄉音韻,日是農民夜是君。
-
觀善惡,辯奸忠,肅貪驅寇掌雷鳴。
征程萬里七八步,戰場三軍五六兵。
作品注釋
1、思佳客:是詞牌名,也稱《鷓鴣天》《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雙調,五十五字,押平聲韻。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呂宮、北曲大石調都有。字句格律都與詞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於套曲。南曲列為“引子”,多用於傳奇劇的結尾處。
2、西河戲:又稱“彈腔戲”,俗名“星子大戲”,形成於清朝鹹豐年間,因其產生地廬山市(原星子縣)地屬贛江下游的西河流域故名“西河戲”。流行於江西省星子、德安、九江縣市一帶的漢族戲曲劇種。其主要聲腔為皮黃,又稱"彈腔戲",西河戲一直由各村的農民在春節自演自樂,進入21世紀開始重新流行。
3、村社:.舊時農村祭祀社神的日子或盛會。也指村落,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十二:“﹝山禺﹞有眾二千餘人,刦掠村社、族帳。”《西遊記》第二八回:“近岸無村社,傍水少漁舟。”此詩為星子縣蓼南鄉左輔村舉行各種群體活動的村頭開闊地。
4、絲紐:是蓼南鄉當地民間流傳的一種鑼鼓節奏型。鑼鼓是一套音響強烈、節奏鮮明的樂器,鑼鼓也是戲劇節奏的支柱。
5、京胡:是中國的傳統拉弦樂器,隨著18世紀末期中國傳統戲曲京劇的形成,在拉弦樂器胡琴的基礎上改制而成,是中國傳統戲曲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也是西河戲的主奏拉弦樂器。
6、夜是君:君,封建時代指帝王、諸侯等。當然也有引申為人的尊稱“您”,道德品行良好的“君子”。
詩中是說參加西河戲演出的當地農民,在白天辛勤地幹著農活,到了夜晚的戲劇舞台上卻扮演著君王的角色。
7、肅貪驅寇:這裡指西河戲裡的劇情。即反貪官,驅除敵寇。
8、征程萬里七八步:這裡指西河戲在舞台劇情的表演情況。一幕反映古代出征作戰的隊伍,本來劇情是行程千萬里,但舞台上演員在表演時僅僅只走了七八步。
9、戰場三軍五六兵:同樣指西河戲的舞台表演。三軍,在古代劇情中,指騎軍、步軍、水軍。詩意為一個“三軍”作戰的宏大場面,在舞台上只用五六個將士在作戰的表演情形。
作品譯文
上片:
詞人回鄉給家人拜年,晚餐時聽到村里響起自己童年熟悉的鑼鼓--絲紐聲,問其因?
姐姐妹妹們告知,“文革”期間曾停演的家鄉民間的西河戲,如今在各村又開始盛興!
來到演出的現場,見臨時搭建的戲台上唱響了由京胡、嗩吶伴奏的家鄉語音的唱腔;
演員們都是當地的莊稼漢和村姑,白天干農活,晚上卻是戲台上的君王或才子佳人。
下片:
戲台下的觀眾,認真觀看錶演的故事情節,品評人物的善惡品行,辨別忠臣與奸臣;
當劇情發展到高潮,貪官被拿下砍頭,來犯之敵被驅除之時,叫好如潮,掌聲雷鳴。
一場兩軍的作戰情節,征戰萬里的軍隊在小小戲台上,只是舞動著道具走了七八步;
一個激烈的戰鬥場面,騎軍、步軍、水軍“三軍”混戰,一方軍隊才五六個戰將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