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頁 數:833
字 數:730000
印刷時間:2007-10-1
開 本:大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210019244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旨是向讀者介紹西方著名社會學家的代表作,社會學理論的發展構成了社會學發展的主要過程,體現了社會學發展的基本面貌。所以本書主要選擇社會學理論方面的著作加以介紹,本書以著作的代表性程度為主,而不以人頭為主來確定入選書目。例:哈貝馬斯就有《認識與人類旨趣》、《溝通行動論》、《事實與規範之間》三篇入選。本書還為這些經典作品提供了提要撰稿。
目錄
再版前言
導論
迪爾凱姆:《社會學研究方法論》(1895年)
迪爾凱姆:《社會分工論》(1893年)
韋伯:《經濟與社會》(1921-1922年)
齊美爾:《社會學——關於社會化形式的研究》(1908年)
滕尼斯:《共同體和社會》(1887年)
庫利:《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1902年)
舒茨:《社會世界的現象學》(1932年)
米德:《心靈、自我與社會》(1934,年)
盧卡奇:《歷史和階級意識》(1923年)
霍克海默:《批判理論》(1968年)
馬爾庫塞:《理性與革命》(1941年)
帕森斯:《社會行動的結構》(1937年)
帕森斯:《社會系統》(1951年)
帕森斯和斯梅爾瑟:《經濟與社會》(1956年)
默頓:《社會理論和社會結構》(1949年)
米爾斯:《權力精英》(1956年)
達倫多夫:《工業社會中的階級與階級衝突》(1959年)
科塞:《社會衝突的功能》(1956年)
倫斯基:《權力與特權:社會分層的理論》(1966年)
霍曼斯:《社會行為:它的基本形式》(1961年)
布勞:《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1964年)
布勞:《不平等與異質性》(1977年)
布魯默:《形象互動論:觀點與方法》(1969年)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1959年)
加芬克爾:《常人方法學研究》(1967年)
伯格和盧克曼:《社會實體的建構》(1967年)
哈貝馬斯:《認識與人類旨趣》(1968年)
阿多爾諾:《德國社會學中的實證論之爭·導言》(1969年)
顧爾德納:《西方社會學面臨的危機》(1970年)
柯林斯:《衝突社會學:走向一種解釋的科學》(1975年)
亞歷山大:《社會學的理論邏輯》(1983年)
盧曼:《社會分化》(1982年)
阿切爾:《文化與主體性:文化在社會理論中的位置》(1988年)
吉登斯:《社會的建構》(1984年)
吉登斯:《現代性之後果》(1990年)
哈貝馬斯:《溝通行動論》(1981年)
哈貝馬斯:《事實與規範之間》(1996年)
科爾曼:《社會理論的基礎》(1990年)
布迪厄:《實踐的邏輯》(1980年)
布迪厄和華康德:《反思社會學導引》(1992年)
埃利亞斯:《論文明的進程》(1939年)
福柯:《瘋癲和文明》(1965年)
福柯:《規訓和懲罰》(1975年)
貝爾:《意識形態的終結》(1960年)
貝爾:《後工業社會的來臨》(1973年)
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1978年)
圖蘭尼:《返回行動:後工業社會的社會理論》(1984年)
拉什和厄里:《組織化資本主義的終結》(1987年)
卡斯特:《網路社會的崛起》(1996年)
卡斯特:《認同的力量》(1997年)
卡斯特:《千年的終結》(1998年)
鮑曼:《立法者與闡釋者:知識分子的歷史角色》(1987年)
鮑曼:《現代性與大屠殺》(1989年)
鮑曼:《流動的現代性》(2000年)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