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石公山位於“月月有花,季季有果”的太湖西山島東南隅,石公山三面環水,背倚叢嶺,翠柏蔥鬱,如青螺伏水,似碧玉浮湖,山村水映,美景天成。
因昔日山下傍水處有兩塊奇石,形如一對老翁和老嫗,稱為石公、石婆,石公之名由此而得。滿山的石灰岩經過億萬年大自然的洗禮,產生了雲梯、一線天、夕光洞、歸雲洞等綽約多姿的自然景觀。而御墨亭、斷山亭、來鶴亭、覽曦亭,桔香亭、浮玉北堂、超然物外榭、移影橋等人文景觀,則以其活潑的造型,素淨淡雅的色彩,柔和酣暢的輪廓,玲瓏剔透的秀氣,給人以幽靜含蓄的美感。
自然地理
石公山位於西山島的東南端,三面環水,一面背倚叢嶺,滿山翠柏濃郁,如青螺伏水,似碧玉浮湖。山村水映,美景天成。因昔日在山下傍水處有兩塊奇石,形如一對老翁和老嫗,稱為石公、石婆,故而名為石公山。論山高,石公山微不足道,只有49.8米,僅算是一座矮山;論山勢,石公山也不足掛齒,談不上險峻雄偉,然而它卻以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景致,吸引著古今中外無數的遊客。
歷史
石公山吳越春秋以來,就是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相傳為吳王夫差攜美女西施消夏避暑、觀荷賞月之地。據載歷代文人雅士白居易、陸龜蒙、皮日休、李彌大、范成大、高啟、王鏊、唐寅、文徵明、俞樾、李根源等均來此訪古探幽,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等人亦來石公山視察工作,飽覽湖光山色。清朝文人沈盼贊之曰:“太湖七十二峰,名者八九。包山之勝數十,石公最著”。海燈法師曾在此駐錫十年。
每年中秋,碧波澄瀾,銀光閃爍,明月相照,湖面同時出現三串皓月。更奇者,農曆九月十三日傍晚,月升東方,紅日西下,月如朝陽,夕陽如血,霞光萬道,滿湖碧金,在此可同時看到日落水面,月升東方的天象奇觀,即著名的石公“日月雙照”。山之東麓,有青色石灰岩質翠石一片,平坦如砥,傾斜入湖,徑數百步,可容千人。據《蘇州府志》等史志記載,因吳王玩月於此,故名“明月坡”,是春秋古蹟。秋天,每當月明之夜,湖濤擊石,月光閃爍,這就是西山著名古十景之一的“石公秋月”。秋天,每當明月之夜,湖濤擊石,月光閃爍,這就是西山著名勝景“石公秋月”。坡北,有1993年新建的海燈法師靈骨塔,塔為鑄鐵制,高10米,七級四角,葬有海燈法師三分之一的骨灰,壇台刻有漢白玉海燈法師像及海燈詩作五首,詩由朱德昂書。此外,山腳水涯,有蟠龍洞、花冠洞、隱身岩,洞旁石皆嵌空,多竅穴,逶迤數丈,作龍鱗、花冠狀。
主要景點
石公山是一座青石山,背倚叢嶺,斗突太湖,山襯水映,美景天成。石公山怪石嶙峋,岩壁陡峭,洞穴眾多。明朝萬曆進士袁宏道云:“西洞庭之山,高為縹緲,怪為石公,丹梯翠屏,此石之勝也。”清朝文人沈盼則說:“太湖七十二峰,名者八九。包山之勝數十,石公最著名。”
歸雲洞座北朝南,面向煙波浩瀚的太湖,遙天螟色、幻形恍惚,景致美麗動人。“朝隨白雲飛,暮共白雲宿。千峰迴斜陽,頃刻變紫綠。松頂奏笙竽,石根喧琴築。欲知動生靜,此心即虛谷。”這是明代萬曆進士沈瓊給歸雲洞的寫照。
夕光洞高約4米左右,面積6平方米有餘。洞口朝南,頂部有兩條裂隙。其中一條裂隙呈東西方向,每當太陽西下時,陽光透過樹隙射到洞裡,色彩濃淡有致、耀耀生輝,故名夕光洞。
夕光洞位於石公山的東部,面朝太湖。洞前有一片場地,地形較高,是觀賞夕陽的理想之地。明人沈瓊《夕光洞口觀落日》詩曰:“天光射水水射天,萬象搖動群峰前。日車似避水伯怒,欲落不落空中懸。金波百道流血鮮,上下兩鏡斷欲連。轉瞬兩鏡成一鏡,陽烏軒翥金雅聯。雲霞紅紫態萬千,瞑色忽銷蒼蒼煙。黯慘休嗟景不延,回頭月出東山巔。”石公山的落日之美,給人以不飲自醉的感覺。
一線天在石公山中部南坡。原名“風弄穿雲澗”。兩壁青蒼,石隙成縫,狹小僅容一人上下。有階石五十三級,取佛教“五十三參,參參見佛”之意。“一線天”三字,由蘇州著名書畫家謝孝思先生手書,何根金石匠鐫刻。一線天通山頂。明人沈伯英《一線天》詩云:“須臾盤折出木杪,如晦而臥日方曉。人生休歌引路難,歷盡崎嶇見坦道。”
明月坡是石公山東北部的一聲整塊的灰黑顏色的大理石板。它南高北低,傾斜入湖。古時常有文人雅士在此賞月,因名“明月坡”。清人沈彤說:“明月坡廣可容數百人,月夜可簫彭其上。”經丈量該石板面積5600平方米。據地質學家考證:該石板偏北傾斜,坡度5度,較平緩。表面光滑如磨。板基由上晚石碳世紀船山組灰岩級成。岩石年齡距今約3億年左右。石板上還有幾厘米厚的一層磚紅色的角礫岩。角礫岩成分以石英質類岩石為主,粒度大小懸殊不等。大者八九厘米,小者毫米之下,圓度中等。據此現象推斷,明月坡可能是層間滑動的產物。
旱井在歸雲洞背後的山頂上。巨石直立圍拱,猶如水井,因無積水,故稱旱井。它實際上是一個被淤泥堵塞的石灰岩溶洞口。經初步探測,洞深30餘米,是一個很有觀賞價值的朝天洞。
雲梯在石公山東側。一塊巨石直上山頂。上有不規則的天然石蹬,狀如梯子,故名雲梯。清末林屋散人秦敏樹《雲梯》詩云:“山梯若苔跡,直上浮雲端。青天亦可階,獨立愁高寒。”“雲梯”摩刻,系嚴徵所書。
傳承意義
對於西山石公山的讚美之詩也是舉不勝舉。明朝萬曆進士袁宏道云:“西洞庭之山,高為縹緲,怪為石公,丹梯翠屏,此石之勝地。”清朝文人沈盼曰:“太湖七十二峰,名者八九。包山之勝數十,石公最著。”在山門入口處,有一塊條匾,上書“石公勝跡”四字,由原中共華東局書記宋日昌先生手書,這是對我們石公美景的真實寫照和形象概括。
旅遊推薦
石公山不高,以石為奇。“石公之勝在於石”,山上一怪,少土,多柏樹;三面臨水,岩石奇秀,翠柏蔥鬱。山上亭台樓閣,高低錯落,軒樹橋廊,疏密有致。有桔香亭、嗽石居,歸雲洞、浮玉北堂、來鶴亭、斷山亭、一線天、雙照亭、明月坡等景觀,以前有“小八景”的說法,湖光山色舉目入畫。當年海澄法師曾在此住持10年。更值得一提的是農曆九月十三傍晚,可觀“日月雙照”自然奇觀。
拾級而上,先看到那粗狂豪放的花崗石的“桔香亭”。我們西山盛產“洞庭紅”,在花開時節可以聞到飄來的桔花香味,清香撲鼻;秋末冬初,萬綠叢中一點點紅的風景。
最新活動
2012年林屋洞,石公山,天池山國慶七天樂搶先看!2012年10月1日-10月6日林屋洞為主會場,石公山,天池山為輔會場,隆重推出《新三隻小豬》舞台劇,表演地點:林屋洞景區;表演時間:10月1日-10月4日,共6場
自駕游路線
早晨08:02乘動車組.08:48抵達蘇州。出火車站,穿對面馬路,過鋼便橋,右轉越100米即69路始發站
09:20坐69路(5元/人)大概2個小時11:15到達石公山風景區,青竹園飯店吃午飯,太湖三白當然少不了,四個人吃了不到100元,真划算。吃過午飯,到達前幾天已經預定好的銀湖山莊(280元/間,含雙早)[注意:電話預訂的湖景房其實從視窗望出去只有1/4的湖景加3/4的房舍山景,3、4樓可能好一點,但即便我提前了一個星期預訂也沒得到,交涉後最終便宜了10元/間。建議:預訂是最好能訂下房間號,至少要敲定樓層],稍作整理休息(由於兒子要睡午覺)。
14:00齣發上山(門票老景點50元/人;新景點68元/人)我們主要陪兒子開心開心,於是沿老景點遊玩,即便兒子一路上跑跑停停,一個小時也游畢。陪兒子在活動區滑滑梯、盪鞦韆玩了一個小時左右,回賓館休息
17:30青竹園飯店吃晚飯
D2:早晨06:00起床,賓館的花園裡坐坐,太湖邊上走走,這時的太湖已全然沒有了白天的喧鬧和濃濃的商業氛圍,你盡可享受這天然氧吧,湖風吹來頓感絲絲春般涼意,走上釣魚台極目太湖,遠處山島聳立,漁船點點,腳下湖水粼粼,魚兒嬉戲,好一派和諧寧靜。
07:30酒店早餐,然後退房。
08:30離開酒店。坐58路/91路(5元/人)到木瀆,[58路/91路上車即5元,可以做691路3元/人,木瀆為終點站]游木瀆古鎮、嚴家花園、午餐後
12:30游4線(3元/人)大約一個小時13:30到觀前街逛逛,買點東西,由於在上海就買好了16:09的N583次回程火車票,15:00準備打的到火車站,可出了觀前街周圍馬路都用繩子攔著根本沒有可能打到車,往前走了近一站路,也打不到車,眼看時間不多,趕緊在路邊叫了戴蓬的摩的10元到火車站
交通指南
石公山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石公山景區(查看太湖西山導遊圖)
現在西山改名啦,改成"金庭"啦。一路上的路牌也都改成了"金庭",指向我們金庭的就是原來的“西山”,不要沒有方向喔
(1)杭州到蘇州西山石公山自駕車路線:(240KM)
杭州可從錢江二橋上滬杭高速至嘉興轉入乍嘉蘇高速行駛,然後接近蘇州在吳中區出口轉入蘇州西南線繞城高速,路途約18公里,然後到西山下高速,往太湖大橋方向行駛,可直達西山,一路行駛請注意指路牌。
友情提示:
(2)上海到蘇州西山石公山自駕車路線:((120KM)
A.滬寧高速公路—蘇嘉杭高速吳中道口—越湖路—環太湖旅遊專線公路—太湖大橋—金庭。
B.虹橋機場公路—蘇州東環路--越湖路—環太湖旅遊專線公路太湖大橋—金庭(西山)。
C.滬寧高速——蘇州繞城高速(東)甪直方向——蘇滬高速(蘇州東山、西山方向)——西山出口右轉進入環太湖大道——沿太湖過太湖大橋(共三座)—金庭(西山)。
(3)南京到蘇州西山石公山自駕車路線:((260KM)
滬寧高速公路—蘇州新區出口—長江路—蘇福路—度假區旅遊專線公路—太湖大橋—金庭(西山)
蘇州石公山乘車路線:
(1)蘇州火車站西側91路可到達,或從吳中汽車站乘坐58路也可到達。
(2)蘇州繞城高速西山出口下;乘公交69,58,691路即可
貼士
門票預訂須知
① 景區開放時間:8:00—16:30
② 兒童票:身高1.2米—1.4米半票,1.2米以下免票
③ 60-70歲之間憑相關證件購半票,70歲以上以及現役軍官憑相關證件免票
④林屋洞+石公山聯票統一到林屋洞景區正門口領取石公山景區門票、石公山成人票到石公山領取
盤點蘇州的景點
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也是4箇中國重點環境保護城市之一、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