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七賢莊,在西安市歷史上地位顯要,因此探討其延革脈絡的文字多見於書籍報刊,《西安通覽》《陝西五千年》《抗戰時期的西安八辦》 《德國牙醫海伯特》等書籍、文章里分別稱其為1928年、1934年、1936年建成,亦有“為西北軍軍費籌款統一建房、拍賣獲銀10萬元”和“銀行資本家建造房院出租”兩種說法。市地方志館王民權、西安科技工程學院王文利查閱市檔案館檔案,從1935年、1936年西京市政建設委員會會議記錄、致陝西省銀行函件及後者致市建委的函件中,獲悉該宗土地由省銀行1935年購買、1936年夏建成。
為何起名七賢莊,各方文章幾乎一致認為源於魏晉竹林七賢的典故。二王認為,七賢莊當時位於六合新村,六村分別叫一德莊、二華莊、三秦莊、四皓莊、五福莊、六穀莊,新建莊院以七字打頭自在情理之中,但其中的二華、三秦、四皓均同陝西地名、人物有關,因此七賢莊起名時似更可能源於與唐長安有聯繫的唐代七賢(史有《七賢過藍關圖》,指李白、王維、孟浩讓、張九齡等七才子)。二王唐代七賢說願與魏晉七賢說商榷,以今後可能發現的確鑿檔案為準。
簡介
七賢莊所在的這片區域,原是清代滿族居民區。辛亥革命時期這裡的民眾“恨”屋及烏,把它毀為廢墟。後來一些銀行資本家買下了這裡的地皮,並在此建起了一排連牆式的宅院,共有10院,整齊劃一,對外租出。來此租住的多是些中上層人士,一時成為儒生雅士聚集的地方。
當時任《陝西工商日報》社社長的成柏仁先生便給這裡起了一個比較雅氣的名字,叫做“七賢莊”。一是因為附近已有一德莊、四皓莊、五福莊、六穀莊、八仙莊等這樣的街名,依序填空便據典命名為“七賢莊”。二是此處文人雅客較多,加之當時社會環境極為惡劣,蔣介石背叛孫中山的政治主張和革命道路,人心惶恐,民聲沸怨。一些知識分子感到無所適從,如魯迅所揭示的那樣,普遍陷於“彷徨”之中,“歸去來兮”,志在竹林。故取魏晉時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鹹、王戎等“竹林七賢”之典名之,其寓意不言自明,那裡至今還有成柏仁先生1936年題寫的“七賢莊”磚額。 令人感到驚奇的是,當提到“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時,西安人大都知道。
看來“八辦”的名氣比“七賢莊”大。
1、位於西安七賢莊的八路軍辦事處 2、八辦內的水井 3、水井 4、當年,“西辦”同志經常舉辦籃球、桌球比賽,並在此修建了沙坑、單槓,鍛鍊身體,以適應艱苦的工作環境。 5、“西辦”車庫中停放的老式汽車 6、永恆的瞬間 七賢旅舍坐落在典型的中國四合院中,是西安唯一真正設立於歷史建築物的旅舍,建築物建於上世紀初,距今已有百年歷史。這裡白牆青瓦、圓門直路,木質門窗、建築錯落有致。院內綠草、鮮花、樹木、鳥語花香。走進七賢莊,城市中的那份嘈雜喧鬧便拋在了身後,那份寧靜、質樸的感覺也只有在典型的中國四合院民居中才能深切感受到。鋼筋水泥不見了蹤影,映入眼帘的是青磚瓦舍,綠草如茵,參天大樹,它仿佛就像一部和諧的音畫,讓我們感受那份與自然與大地緊密相連的回歸。 7、位於“西辦”旁的七賢國際青年旅舍。
在北新街中段東側,有一四合院式的平房建築群,就是所謂的七賢莊。
七賢莊所在的這片區域,原是清代滿族居民區。辛亥革命時期這裡的民眾“恨”屋及烏,把它毀為廢墟。後來 , 一些銀行資本家買下了這裡的地皮,並在此建起了一排連牆式的宅院,共有10院,整齊劃一 ,對外租出。來此租住的多是些中上層人士,一時成為儒生雅士聚集的地方。
七賢莊就是現在的西安八路軍辦事處的所在地,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舊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古城內北新街七賢莊。1936年初,中國共產黨在七賢莊一號院建立秘密聯絡處。西安事變後,中共在此設立了合法機構--紅軍駐西安聯絡處。盧溝橋事變後,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駐陝辦事處"。
辦公地點也從1號院擴大到3、4、7號院,葉劍英、林伯渠和董必武先後為八路軍駐陝辦事處黨代表。黨和軍隊的主要領導人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彭德懷、鄧小平、博古、吳玉章等多次在此工作、居住。白求恩、柯棣華和巴蘇大夫、美國進步作家史沫特萊也在此居住過。在抗日期間,八路軍辦事處開展統一戰線工作,輸送進步青年赴延安,為陝甘寧邊區領取、採購、轉運戰爭物資等,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1946年9月撤銷辦事處。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共有10所坐北向南的院落,均為四合院式建築。
其中1號院為主要辦公地點。1959年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正式開放。如今1、3、4、7號院以及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居住、辦公的地方和外國友人居住的地方都已復原開放。還開闢了陳列室,收藏陳列當年使用過的檔案、證章、電台設備、新聞圖片、書刊和烈士手稿等革命文物。
名稱由來
西安市民都知道七賢莊是八路軍西安辦事處所在地,但如果有親友問及七賢莊何時建、誰人建、因何起名,恐怕很少有人能說得清。恰好在這三個問題上,史書資料說法不一,給該地上空濛上了一層疑雲。近日,王民權、王文利利用檔案記載,給市民了一個確切的答案。
七賢莊,在我市歷史上地位顯要,因此探討其延革脈絡的文字多見於書籍報刊,《西安通覽》《陝西五千年》《抗戰時期的西安八辦》《德國牙醫海伯特》等書籍、文章里分別稱其為1928年、1934年、1936年建成,亦有“為西北軍軍費籌款統一建房、拍賣獲銀10萬元”和“銀行資本家建造房院出租”兩種說法。市地方志館王民權、西安科技工程學院王文利查閱市檔案館檔案,從1935年、1936年西京市政建設委員會會議記錄、致陝西省銀行函件及後者致市建委的函件中,獲悉該宗土地由省銀行1935年購買、1936年夏建成。
為何起名七賢莊,各方文章幾乎一致認為源於魏晉竹林七賢的典故。二王認為,七賢莊當時位於六合新村,六村分別叫一德莊、二華莊、三秦莊、四皓莊、五福莊、六穀莊,新建莊院以七字打頭自在情理之中,但其中的二華、三秦、四皓均同陝西地名、人物有關,因此七賢莊起名時似更可能源於與唐長安有聯繫的唐代七賢(史有《七賢過藍關圖》,指李白、王維、孟浩讓、張九齡等七才子)。二王唐代七賢說願與魏晉七賢說商榷,以今後可能發現的確鑿檔案為準。
早期任《陝西 工商日報》社社長的成柏仁先生便給這裡起了一個比較雅氣的名字,叫做“七賢莊”。一是 因為附近已有一德莊、四皓莊、五福莊、六穀莊、八仙莊等這樣的街名,依序填空便據典命 名為“七賢莊”。二是此處文人雅客較多,加之當時社會環境極為惡劣,蔣介石背叛孫中山 的 政治主張和革命道路,人心惶恐,民聲沸怨。一些知識分子感到無所適從,如魯迅所揭示的 那樣,普遍陷於“彷徨”之中,“歸去來兮”,志在竹林。故取魏晉時嵇康、阮籍、山濤、 向秀、劉伶、阮鹹、王戎等“竹林七賢”之典名之,其寓意不言自明,那裡至今還有成柏仁 先生1936年題寫的“七賢莊”磚。
歷史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就是陝西省西安市北新街七賢莊。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中國共產黨在此設立了紅軍聯絡處,1937年9月改為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
主要工作是:開展統一戰線工作,輸送進步青年去延安,為陝甘寧邊區和前方轉送戰爭物資。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彭德懷、葉劍英、鄧小平等多次來此,並指導工作。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後,9月辦事處撤回延安。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舊址包括七賢莊第一、三、四、七號院,建於1936年。一號院是主要辦公地點,南北長82米,東西寬17米,占地面積1300多平方米,由南北兩個大小、結構相同的兩進院落組成,建築為磚木結構平房,硬山頂,土坯心表磚牆壁。南、西、北各設1門。兩院的主體建築呈橫“工”字形,東西面闊五間,南北進深六間,屋內地面高出地表80厘米,下設地下室。三、四、七號院隔二、五、六號院依次向東排列,結構與一號院基本相同。二、四號院為辦事處下屬各部門和工作人員居室,七號院為招待所。
1959年,一號院經恢復修整,建為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館存文物907件,照片3327張,回憶錄500篇。其中有周恩來遺物,朱德、林伯渠書信,中央給“八辦”指示電,“八辦”日誌等。紀念館還曾舉辦過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圖片展覽。1984年對一號院主要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翻修,並加固、維修了三、四號院內的部分建築。
開發
七賢莊旅社
七賢旅舍坐落在典型的中國四合院中,是西安唯一真正設立於歷史建築物的旅舍,建築物建於上世紀初,距今已有百年歷史。這裡白牆青瓦、圓門直路,木質門窗、建築錯落有致。院內綠草、鮮花、樹木、鳥語花香。
位於西安市內東北方向西側尚德門城牆下,交通十分便捷,距離火車站0.5公里,離市中心2公里,門前有4、11、102、103路公車站點,更有610路旅遊公車在門前將火車站和市內各旅遊景點連線在一起。
徒步可到火車站乘旅遊公交專線車到兵馬俑、華清池,也可到法門寺、乾陵、永泰公主墓和黃帝陵、延安。七賢旅舍因其在七賢莊而得名。七賢莊所處位置在唐朝時屬東宮外永昌坊。
上世紀初由銀行資本家將其開發成具有中國風格四合院式的建築群,取名七賢莊。
共有10個院落組成,七賢旅舍坐落在5號院、6號院裡。稍懂一點現代史的人都知道八路軍西安辦事處就建立於七賢莊。到這裡你會感受到艱苦創業,不為艱險的革命精神。走進七賢莊,城市中的那份嘈雜喧鬧便拋在了身後,那份寧靜、質樸的感覺也只有在典型的中國四合院民居中才能深切感受到。
鋼筋水泥不見了蹤影,映入眼帘的是青磚瓦舍,綠草如茵,參天大樹,它仿佛就像一部和諧的音畫,讓我們感受那份與自然與大地緊密相連的回歸。與大地近了,與草木近了,人與人也彼此相依,真正形成了人居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它是喧鬧的城市中不可多得的一處靜地。
革命紀念館
七賢莊一號院是西安八路軍辦事處的主要辦公地點。是一座古式四合院布局,結構嚴謹,幽靜雅致。院內的接待室是接待各地奔赴延安的進步青年和各界採訪人士的地方。位於“工”字形套間的會客廳,是中央首長和辦事處負責同志接待國際友人、中外記者、各界知名人士和國民黨高級官員的地方。周恩來副主席曾在這裡會見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接待楊明軒、侯外廬、鄭伯奇等各界愛國人士。
朱德總司令在這裡會見過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林伯渠同志在這裡會見過李公朴、聞一多等愛國知名人士。周恩來副主席在這裡會見過國民黨第17軍軍長鬍宗南。在地下室里,安設有我黨一部秘密電台,轉發新華社訊息。救亡室,是文娛活動場所。
當年辦事處曾組織各界救亡團體在此聯歡。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兄妹開荒》、《小放牛》等文藝節目。1940年,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在此演奏和教唱過《黃河大合唱》的片斷。如今,這些地方都已復原,供民眾參觀。
同時又開闢了陳列室,陳列有當年的檔案、證章、電台、書刊、新聞圖片、烈士手稿、等革命文物,生動而具體地介紹了辦事處成立的經過、歷史任務、辦事處同志工作、學習和與敵人鬥爭的場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居住和辦公的地方,也復原開放,同時,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同志、印度援華醫療隊巴蘇大夫等外國友人的住室也復原開放。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還經常舉行紀念性展覽,對廣大民眾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自紀念館開放至今,已有數以萬計的中外人士來這裡參觀學習。特別是1979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葉劍英委員長視察西安期間,特地訪問了辦事處,並欣然命筆,題七絕一首:
一九七九年四月十二日雪後,與明濤、爾重同志訪辦事處志感:
西安捉蔣翻危局,內戰吟成抗日詩。
摟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風雪立多時。
公元1986年5月,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同志也興致勃勃重訪辦事處,讚揚了紀念館工作做的好,並勉勵大家不斷前進。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是一座有著國際影響的革命紀念館。作為西安事變舊址之一,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也於公元1982年3月被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