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西坪村
一、西坪村概況
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西河鄉西坪村,位於湄潭縣北部,西河鄉西部,
北與綏陽縣交界,屬高原丘陵地區,平均海拔900米,國土面積15平方公里,其中田812畝,人均0.2畝;土2284畝,人均0.57畝;山林14000畝,人均3.51畝。西坪村共有沿溪、蹄坪、新民、大理丫、土巴頭、西坪6個村民組,由原來的沿溪、西坪、大堡、蹄坪4個村,28個村民組合併而成。現有947戶,3987人,黨員47人,其中35歲以下黨員2人。西坪村有黔北(道〈真〉瓮〈安〉)高速公路過境(2015年前通車),距湄潭縣城66公里,距重慶350公里。
該村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該村有字型檔塔、紅旗頂、沿溪石拱橋、梯加溝、古銀杏、古村寨等景點,該村2012年前經濟非常落後,屬省級貧困鄉最貧困的村之一。村民居住散亂,建築質量普遍很差,村內80%的住戶居住木瓦房,各自
然村星羅棋布,道路系統不完善,分工不明確,給排水設施不齊全,公共設施標準極低,村主幹道、區間道、巷道均未硬化,是典型的邊遠貧困農村縮影。但從資源情況看,林、牧、農以及旅遊業發展前景大。
二、經濟發展規劃
經濟發展方向:以糧食生產為主,積極發展養殖業和林果業,以及茶葉、油菜、烤菸等經濟作物,在此基礎上發展飼料、飲料、茶、酒等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包括近期將納入規劃的磚瓦廠、石灰廠、砂石廠等村辦企業,促進商品經濟發展,形成農、工、商一體化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循環經濟為手段,壯大村集體經濟,推動全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發展目標:該村未探明礦藏資源,經濟基礎相當薄弱。
但通過組建西坪村互助合作社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發揚團隊精神精神,用好、用足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走農業產業化之路,可實現共同富裕。
合作社將通過5年進行原始資本積累(第一年改寫集體經濟為零的歷史,實現集體留存資金4萬元,與遵義市村集體經濟收入不足5萬元相當),計畫8年時間,即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突破億元大關,躋身於貴州省億元村之列(天津大邱莊於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花9年時間於1987年在全國首次突破億元大關,西坪村落後33年),躋身於全國8000個億元村中,到2025年突破10億元大關,到2030年突破100億元大關(江蘇華西村於2003年在全國首次突破100億元大關,西坪村落後27年),進入全國20個100億元村中。
產業結構調整:由以農業為主向農、工、商一體化發展
轉變,由以初級產品加工為主向深加工、綜合利用轉變,由自給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變,由單程經濟向循環經濟轉變(四個轉變)。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將會帶來勞動力重新布局,預計到2015年可實現60%農業剩餘勞動力就地轉移。
三、旅遊發展規劃
以紅色旅遊為龍頭,帶動旅遊業發展。西坪村現存有紅旗頂、字型檔塔、沿溪石拱橋、梯加溝(石筍、溶洞、三碗水)、古銀杏、古村寨等幾個景點,需加強規劃管理,搞好綠化、修復和保護工作,為發展旅遊業創造條件。
(1)紅色旅遊:紅旗頂、毛澤東文化園等。
(2)自然景觀:石筍、梯加溝、古銀杏等。
(3)人文景觀:西坪字型檔塔、沿溪石拱橋、沿溪祠堂、半邊街等。
(4)鄉村旅遊:古村寨與新農村、無公害農業等。
福建省西坪村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西坪鎮西坪村,在鎮政府駐地西北0.8公里處,藍溪北岸,海拔310米。村委會設在後坪,轄8個自然村,農耕點巨港。村民主要為林姓。[1]村名由來
昔稱棲鵬,寓大鵬棲息之意,諧音西坪。雲南省西坪組
一、村情概況
雲南省施甸縣仁和鎮瓦房村西坪組,屬於壩區,位於仁和鎮沙溝邊,距離瓦房村委會1公里,距仁和鎮2公里。國地面積1.78畝,海拔1467米,年平均氣溫16.4℃,年降水量1021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等農作物。有耕地703.95畝,其中人均耕地0.68畝;有林地106畝。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72戶,有鄉村人口1036人,其中農業人口1008人,勞動力77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55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44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737元。該村屬於貧困區,農民收入主要以種糧為主。
二、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272戶飲用井水,有27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有272戶通電,有19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0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9%和7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0戶(分別占總數的44%和36%)。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8輛,拖拉機12輛,機車80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23.38畝,有效灌溉率為8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6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面積0.35畝。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3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三、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6萬元,占總收入的64%,畜牧業收入41.7萬元,占總收入的1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40頭);工資性收入45.8萬元,占總收入的16%。農民人均收入1737元,農民收入以種糧食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0人,在省內務工140人,到省外務工20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