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歷史悠久,始建於1950年,前身是原西南師範大學生物系,是學校建立時最早設立的院系之一,1999 年成立為生命科學學院。2011年,學院獲準進入西南大學研究型學院建設行列。
學院現有教職工91人,其中教授、研究員26人,副教授、副研究員20人;具有博士學位48人,具有碩士學位17人。現有國家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5人,重慶市兩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巴渝學者特聘教授1人,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計畫人選6人,重慶市中青年骨幹教師2人,重慶市學術科技帶頭人及後備人選9人。具有魚類的生殖與發育研究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
學院有生物科學(師範)、生物科學和生物工程3個本科專業,在校學生800餘人;生物科學專業被教育部列為首批特色專業建設項目,同時是學院特色專業和全英文授課專業。
學院擁有生物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生態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水產養殖博士學位授予權以及微生物與生化藥學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三峽庫區生態環境與生物資源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淡水魚類資源與生殖發育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水產科學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以及水產科學技術和三峽庫區植物生態與資源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重慶市甘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市發改委淡水魚類新品種繁育工程實驗室。生物學、生態學、水產為重慶市一級學科,生態學為全國重點(培育)學科。《動物生物學》為國家級網路精品課程。
近年來共爭取科研項目近百項,其中包括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撐計畫、863計畫子項目、973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等各類重大、重點項目。發表科研論文50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10餘部。獲國家、省部級獎勵10餘項。
學院先後與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科技合作及互派留學生的關係,常年有國內外學者來學院進行學術交流。
學院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創造良好學習氛圍,學院擁有生命科學重慶市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擁有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自然博物館。與加拿大女王大學、美國聖約翰大學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互派短期訪問學生,聯合組建考察隊等。我院學生在全國挑戰杯競賽中獲得國家一等獎2項,重慶市一等獎2項。
學院領導
李紅 黨委書記 全面主持黨委工作,分管黨委辦公室、院行政辦公室、人事、網路安全、工會、院教代會、院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離退休工作、檔案室。
陽義健 黨委副書記。
王德壽 院長 全面主持學院行政工作,分管人事、財務、外事、資料室。
鄧洪平 副院長 分管本科教學工作、網路教育、繼續教育與師資、培訓學生工作、本科實驗室建設、博物館。
羅克明 副院長 分管科研、研究生、學科建設等方面工作。
組織機構
黨政辦公室
教研室
實驗室管理辦公室
博物館
資料室
專業簡介
生物科學(師範)、生物科學和生物工程3個本科專業。
學科建設
重點學科建設
生命科學學院現有生物學一級學科重慶市市級重點學科,涵蓋了所屬的12個二級學科。其中水生生物學、生態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發育生物學、微生物學等在國內外具有較好的影響力。除生物學一級學科外,我院的水產養殖學還是西部地區第一個博士點。微生物與生化藥學碩士點與生物醫藥產業密切結合,產學研合作,貫通上中下游,是西部乃至全國現代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所需高端人才培養的新興的重要基地。
水生生物學團隊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0餘篇,其中SCI收錄30篇,為2部國際學術專著引用,並有肯定性述評。本學科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一直以長江中上游的魚類為研究對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學術成果,並對水產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切實的推動作用。學科的總體水平位於國內的前列,在國際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同行院士和專家對該方面成果的正式書面評語為:“研究的整體學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部分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使我國的魚類能量學研究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 ,因此被授予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有關漁業生物學研究緊緊圍繞長吻鮠、南方鮎等10餘種名貴、經濟鮎類,岩原鯉等20餘種名優魚類,涉及魚類生活史、種群變動規律及其與環境的關係,相關的細胞和分子生物學和發育生物學,取得了一系列理論成果,引起國際同行的關注。先後承擔國家、省、部、市科研課題80餘項。有關魚類分子內分泌學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理論成果:揭示了長吻鮠的生殖內分泌調控機理,建立了南方鮎卵巢等組織的cDNA文庫,克隆了控制羅非魚性別決定和分化基因,引起國際同行的關注。
生態學重點學科原為四川省重點學科,重慶直轄後成為重慶市首批重點學科,現為西南大學“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本學科具有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市三峽庫區植物生態與資源重點實驗室,主要在植物生態學、水生生態學、種群生態學、套用生態學等領域開展研究工作。本學科共承擔國際合作項目、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0餘項,總經費達2800餘萬元;共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4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14部,獲得省部級獎勵10項,獲得專利2項。
我院植物學科1980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7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現有3個主要的研究方向,該學科致力於重慶市珍稀瀕危植物保護、三峽庫區生態環境保護、藥用植物資源開發、甘薯新品種的選育,擁有植物信息系統實驗市室、重慶市甘薯研究中心、植物分子生物學實驗室3個科研機構。植物學科課、經費、成果方面均處於重慶市該領域領先水平,特別是在系統進化、珍稀瀕危植物保護、藥用植物資源開發、甘薯新品種選育等成果在國內外學術界有較大的影響。植物保護植物學、甘薯育種等研究為國內最早進入的研究領域,對促進我國植物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本學科一直為重慶市重點學科,是學校優勢學科群中的一員。
微生物學科是西南大學“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的重要內容。該學科屬於我院新興學科,高度重視在全球系統集成各種學術資源技術平台、注重學科的交叉與創新,在人類重要致病菌和能源微生物等的功能基因組學、新藥物靶標鑑定和高內涵藥物篩選模型的構建和套用等領域的研究引起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關注,多次被邀請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上作報告。本學科獲得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國家十五攻關、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重點項目等資助,科研經費充足。在《J.Clin.Microbiol》、《中國科學C輯》等本領域有重要影響的期刊上發表論文80餘篇。申請中國發明專利近20項。
實驗室建設
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三峽庫區生態環境與生物資源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淡水魚類資源與生殖發育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
水產科學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
三峽庫區植物生態與資源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甘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發改委淡水魚類新品種繁育工程實驗室
水產科學技術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
三峽庫區植物生態與資源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
科研機構
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Key Laboratory of Eco-environment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是2003年11月經教育部批准立項建設、2006年6月通過驗收並正式掛牌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甘薯研究中心
水產科學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
產科學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依託西南大學建立。是培養水產學及其相關學科的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從事水產學基礎、套用基礎和套用研究的重要基地;是長江上游重要特有魚類移養馴化、養殖新品種培育、人工繁殖的重要基地。現任實驗室主任張耀光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謝小軍教授。
三峽庫區植物生態與資源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三峽庫區植物生態與資源重點實驗室”是2000年批准建設的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主要依託西南大學進行建設。本實驗以三峽庫區的生態系統特別是植被生態系統的演變、結構和功能及三峽庫區的生物多樣性變化和保護等為研究對象,主要開展以下四個方向的研究工作:植物生態學,植物保護生物學,植物遺傳育種和植物資源製藥。
傑出校友
劉軒辰 康美制業質檢部主任
劉恆辰西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研究員
趙旭東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於法穩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生態經濟與環境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