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學校建有新穎別致、設施完備的現代化教學大樓。內設校園區域網路系統、校園音樂廣播系統、多媒體語音室、多媒體計算機房、多功能大廳、多媒體教室19間、多媒體電子備課室、圖書室、閱覽室、音樂室、美術室、科學實驗室等一流設施。學校課外活動場地寬敞,設施齊全。校園綠草如茵,環境優美,充滿生機和朝氣。
校史一覽
校址變遷和學校條件、規模
西北師大附小成立於1942年10月,初名"國立西北師範學院附屬國小實驗班",校址在今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十里店舊街路南兩間民房內,總面積350㎡,教師2人,在校學生17人。1943年學生39人,共兩個複式班。1944年夏,學生75人,共3個班。後來又遷至總面積800㎡的另一民院內。解放前8年,學生累計418人,教師累計43人,畢業生累計46人。 解放後,1950年遷至十里店98號西北師院舊辦公院內,學生450人,教師14 人,總面積2800㎡,共9個班。這一年,附小與蘭州市安寧區十里店國小合併,一年後又分設。1951年共青團蘭州市委和師院團委在附小建立了少先隊組織。1955年省教育廳撥款購置教學儀器80餘套(件),圖書500餘冊。1958年遷至西北師院校本部院內,即現址,學生540人,12個班,教師30人,建築面積4000㎡,其中校舍2300㎡。1970年,學校增設中學部,至1973年秋,初一、初二、高一各兩個班,共六個中學班,全校共18個教學班。至1973年秋,中學部移交西北師院附中。文革後,從1978年恢復升學考試以來,學生人數和班數逐年增多,教師也逐年增多,1989、1990年學生增至1100人,班數增至20個,教師增至43人。附小除接受西北師大教工子女、孫子輩外,還接受空軍蘭州醫院等四家解放軍單位和省委黨校、省社會科學院等單位職工子女就學。
校名的更換
西北師大附小隨著西北師大校名的更改而幾次更改校名。1942年10月最初成立時名為"國立西北師院附屬國小實驗班"。1947年9月因規模擴大更名為"國立西北師院附屬國小"。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後,奉命更名為"西北師範學院附屬國小"。1958年11月,更名為"甘肅師範大學附屬國小"。1970年,因校內增設中學部而更名為"甘肅師範大學職工子弟學校"。1973年秋,因中學部移交師大附中,又恢復"甘肅師範大學附屬國小"名稱。1981年9月,更名為"西北師範學院附屬國小"。1988年9月1日,更名為"西北師範大學附屬國小",即現名。
榮譽成就
學校堅持“德育為首,五育並重,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辦學方針,堅持“讓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讓每一位教師健康、幸福地工作”的辦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張揚個性、全員發展、和諧發展”的育人原則和“合格+特長”的育人目標,以“敬業、勤奮、科學、創新”為校訓,發揚“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優良辦學傳統,形成了“尊師愛生、教學相長”的校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教風、“團結活潑、勤奮創新”的學風;堅持“夯實語數基礎、突出英語特色、提高綜合素質、創辦品牌學校”的辦學思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綜合效益。學校多次榮獲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紅旗大隊”、“全國雛鷹大隊”、“甘肅省優秀紅旗大隊”、“蘭州市課外活動先進學校”、“蘭州市國小教育質量優秀獎”、“蘭州市安寧區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師生集體和個人積極參加全國、省、市、區組織的學科、文體、科技、少先隊等各類競賽活動,均取得了突出成績。先後有80多名教師獲得“甘肅省少先隊優秀輔導員”、“蘭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蘭州市優秀教師”、“蘭州市教學新秀”、“安寧區優秀教育工作者”、“安寧區優秀教師”、“安寧區教學新秀”、“優秀指導教師”等榮譽稱號;教師個人撰寫科研論文、論著、教輔材料等500多篇(本)。在語文教學方面,學生在各級各類報刊上發表習作近千篇,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彙編出版了我校學生百篇習作集——《西北師大附屬國小示範作文精選》。在數學教學方面,學校多次獲得甘肅省數學學會舉辦的冬令營“弘毅杯”金杯,在全省及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和全國華羅庚金杯賽中共有百餘人次獲得一等獎。學生在英語、音、體、美等各級各類競賽活動中大膽實踐,勇於創新,發揮特長,個人獲獎達1000多人(次)。
站在富於挑戰的21世紀起跑線上,學校新一屆領導集體與全校師生滿懷豪情,開拓創新,決心把西北師範大學附屬國小建成甘肅省一流教育品牌國小,為培養更加健康、快樂的學生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