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西五家子村、簸箕掌村、新地村、半截溝村、三道溝村、吐須溝村、雅路溝村、大井村、石片子村。
地理位置
西五家子鄉地處朝陽縣西北部,東接大廟鎮,南鄰龍城區聯合鎮,西與北溝門鄉隔山相望,北靠內蒙古敖漢旗四家子鎮。東經120°09',北緯41°38',平均海拔711米,全鄉社會總面積119.8平方公里,南距國道101線15公里,東距省道錦赤線10公里,距朝陽市區44公里。
二、名稱起源
在遠古時代大漠契丹人在蒙古邊界安營紮寨,以清溝川為起點建築大廟,居住喇嘛和尚,為墾荒種地,蒙古族人向大廟東西兩側擴張,距大廟西數十里處居住席、杭、魯、高、敖五姓人家,距大廟東數十里處居住鄭、王、杭、袁、郝五姓人家,以兩地種地打糧,供應廟堂人員生活。從那時起大廟以西的五姓人家居住的村莊被稱為西五家,大廟以東居住的五姓人家被稱為東五家,西五家由此而得名。
三、資源分布
(一)山
西五家子鄉海拔最高的山是大青山,座落在新地和簸箕掌兩個村,系努魯爾虎山脈主峰,海拔1153.7米,是朝陽縣境內第一高峰,2009年被省政府劃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因為站在大青山向東可以望見渤海,被稱為遼西望海樓。總面積13平方公里,縱深數十道山谷,連綿8公里。大青山,山高坡陡、懸崖壁立,但是山頂卻是十分平坦。山上建設有一座古城,傳說唐朝草莽英雄楊占子在此地占山為王,隔斷夾山溝、青山溝兩個山樑的通衢要道,積贊了九缸十八鍋的金銀財寶,藏於前坡或後坡不詳。他在大青山修建了南城、北城、鐘鼓樓、烽火台。這些建築雖然隨著歷史的煙塵被淹沒了,但是這些歷史的遺蹟卻依稀可辨,給人們留下了無盡的遐想。在城北有一座天然的點將台,四周有高大的圍牆,裡邊據說是演兵場。另外還有馬圈、鐵匠爐、水井等遺蹟。楊占子聚集了能征善戰的將領就有上百人之多,嘍兵更是不盡其數。這么一大群人哨聚山上,就全靠楊占子和他的手下,劫富殺官、打家劫舍以維持軍需給養。由於山寨一立,附近道路無人敢於通行,所以大青山當時被人稱之為“斷親山”。後羅成大破楊占子,使得梁前嶺後,恢復通婚商旅。
歷史已經久遠了,傳說畢竟代替不了史實,但是,歷史卻給大青山留下了一串帶有歷史韻味的地名--望海樓、南城、北城、練馬趟子,大炮台、小炮台、大練兵場、小練兵場、西梁廟、馬鞍山、吊天雄、閻王鼻子、白草窪、黃草窪、老陽坡、燕窩陽坡、燕窩陰坡、西山頭、西豐山子、大牆、大坑、大炕、大窗戶、石門等。
大青山上有很多石洞。最有名的石洞有:朝陽洞、喇嘛洞、老虎洞。喇嘛洞由於坡度太陡,至今沒有人敢進入洞中。據說有人曾向洞裡推下塊大石頭,人們只聽見大石頭向下滾聲久久不停。據當地的老人們說,朝陽洞也是個無底洞,直通地河,至今也無人能走到洞底。相傳清初,三座塔廳,有個廳長(當時三座塔廳的長官叫不叫廳長,我們也沒有去考證,只有姑妄聽之,姑妄信之)帶領50多人,手持兵器,高舉火把,帶著水和食物,曾進入此洞。但是,進是進去了,究竟進入多深,什麼時間出來的,就沒有人知道了,給人們留下了太多的疑問。老虎洞,也是個大洞,因有人看見老虎了。但是老虎洞卻依然以它冬曖夏涼、深邃幽靜而受到人們的青睞。
人常說,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大青山也是如此。在大青山頂望海樓西山頭下有上水泉子、下水泉子,燕窩陽坡有水泉子,北城有水井,石門有瀑布雨泉等等。這些水井、泉水、瀑布雨泉,大旱水不見少,大澇水不增加。這些井水泉水都是礦泉水,是低鈉鍶型礦泉水,均為上佳飲品。
說到旅遊、觀光除了前面提到的大青山上那些古代遺蹟、洞窟景觀外,處於大青山腰,還有一處好風景,更為引人入勝。在有名的大牆西,大炕下面的溝里有一條冰川,結冰時間長達半年之久。由於這裡山高溝窄,常年不見陽光,所以形成了冰雪皚皚的景觀。
大青山,山高坡陡,山石錯落,奇型異狀,有的肖人,有的肖物,遠看旁觀,莫不惟妙惟肖。從馬迷水村西門處、和平組的後梁頂,看南山有一石柱,狀似一個將軍,極目遠望,軍帽、軍大衣、衣扣依稀可辨。從撒牛溝里看望海樓西山頭下西胡同處有一組四人抬轎石,此景只能從遠處看。在去敖漢的公路行至林家地至熱水湯段和去赤峰公路朱家窩鋪至姜門台處,回頭看大青山,見四人抬著一頂大轎,又有隨從多人相隨轎後,十分逼真。這些景致,只有親臨其境,才能一覽無餘,體會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之妙。大青山,還有一些奇妙的現象,例如,大青山如發出響聲,三天內,氣候必定有變化。據老輩人說,這響聲發自大青山下的地河,地河翻滾,必然導致氣候變化。另外,前邊提到的“大牆”,也是大青山一奇,“大牆”是大青山這一帶人們的定時表(夏秋最準)。“大牆”面上有陰影時,即是中午,在地里幹活的人都說是該回家吃午飯的時候了。“大牆”根有陰影是下午一點鐘,陰影到三塊石頭是下午三點鐘,是下地幹活時間。
大青山植物種類繁多,既有針葉類又有闊葉類,植被保持完好,可謂山清水秀。每年“五一”前後,大青山上各種野花竟相開放,陣陣清風撲面而來,鳥語花香,沁人心脾。
游者曾感嘆:大青山澗峽幽深,岩石突兀,嶺峻峰奇,溪流潺潺。身臨其中,荊草蔽日,松柞洞天。黃羊狍鹿,峰脊回首,莫名小鳥古枝婉唱,春季、冬青,櫻桃繁花如雲;秋季杏林、楓樹紅葉似錦。谷口處,有水庫點綴,其水碧如湖,寒風凜凜;三伏日,涼風習習。北望,懷大漠風狂沙暴;南巡,一覽眾山小,是遊玩獵奇、避暑休閒的絕佳之處。
(二)水
簸箕掌村天橋溝水庫,最初興建1971年人民公社時期,由趙國彬社長主持人工修建,目的在於節水灌溉,蓄水40萬立方,主壩高22米。水庫內所蓄水源頭起自敖漢,環大青山,途經一道溝、二道溝直至十道溝。2013年水利局出130萬元進行機械化除險加固,壩長40米,寬15米,附近有蓄水井,鋪設水泥台階,架設護欄,使遊人觀賞更安全、更舒適。
(三)花
道光甲辰年(1844年),西五家三道溝人許植椿、許植桐弟兄二人分別考中舉人和秀才(舉人相當於現在的縣長,秀才有學歷無官銜),道光皇帝為嘉獎許植椿,賜洛陽牡丹一株。用馬拉鐵輪車行月余時間從京城運回,傳至今日花主許潤忱,已是第8代,170年歷史。後值亂世,牡丹花曾遭破壞,年開花僅3——5朵,解放後,許家將花從古院移至新院,細心呵護,使花茁壯成長。每年5月中旬開花,花期半個月,盛期7天,花桿高1米,冠徑3米,150餘朵競相綻放,嬌艷鮮紅,綠葉鬱鬱蔥蔥,數百米外,可聞花香。冬季用細土埋,塑膠罩。相傳此花系御賜之物,所以他人移植不生長。現朝陽鳳凰山上寺對聯:“塔矗危岩紅日近,佛眠古洞白雲埋”系出自許植桐之詩句。
(四)林
三道溝村辣菜溝組杏樹林上世紀八十年代被稱為“萬畝杏花村”,山高流水,每年4月中上旬,漫山遍野杏樹花,綿延數10公里,置身其中,如入仙境;民宅及公路均由石頭堆徹而成,更能體驗遠古風韻。
(五)廟
石片子如來廟,於2011年由信徒李翠玲出資修建,位於石片子東山山腰,依山而建,頗具風水,分上寺、中寺和下寺,內供有如來、觀音神像。每年農曆3月初3為廟會香火繁盛,信徒無數。主體建成後,又出資50萬元,修1800米通山水泥公路與大石線柏油路接壤,交通便利。五家子村青雲寺,90年前稱老爺廟,上世紀70年代改名為青雲寺,2009年維修,由村民葛振春主修,村民集資,每年農曆4月22日為廟會。
(六)墓
吐須溝村遼代王子墳,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因幾年前盜墓猖獗,墓誌丟失,具體為哪位王子已不能確定。2010年,朝陽縣文物管理所挖掘考察,其中一個墓由青磚鋪成,門口刻有鴛鴦圖案,一武將牽狗畫樣。
(七)非遺文化
石片子夜八出,具體產生時間已無法考證,上世紀50年代合作社興起之前即傳入我鄉,寓意天上八組神仙下到凡間,由天兵天將開路,是傳統的民族民間舞蹈形式。以夜間表演為主,演員們戴上假面具,上演8出戲,嗩吶、胡琴、笛子、鼓、鐃、鈸等民間樂器伴奏,節奏與普通秧歌不同,數撥秧歌在一起表演,便能聽出夜八出最為響亮。
黃河陣,相傳武王伐紂時遇到的奇陣,趙公明被姜子牙用釘頭七箭射死後,其三個妹妹號稱三道姑,即:雲霄、碧霄、瓊霄為兄報仇,借用聞太師六百大漢擺成九曲黃河陣,最後,姜子牙只得上崑崙山請出道教祖師元始天尊和老子才破了此陣。如今寓意消災解難,護佑一方風調雨順、吉祥平安。據79歲老者李清志回憶,他不記事起黃河陣就已傳入我鄉,現在我鄉的黃河陣仍遵循古法,無論是扎連城還是懸宮燈均按舊曆辦,民眾跑黃河手裡拎的都是蠟燭或燈籠,不用手電,近年裡正月跑黃河,遠近求學者、求功名者、求兒女者慕名而至。
夜八出現已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