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襄城經濟開發區是2008年6月省政府批准籌建的升級開發區,是以生物醫藥、能源物流、輕工製造為主導產業的綜合性工業園區。開發區位於襄陽市區南大門,離市區12公里,位於城市水源下游,東起長江中游最大支流漢江西岸,西至207國道,南至歐廟鎮,北至崔家營航電樞紐,總體規劃面積51平方公里。規劃建設生物醫藥,能源物流,建工建材,機械加工,精細加工等“五大板塊”力爭到“十二五”末開發區實現工業總產值500億元。
開發區功能定位為襄陽市重要的水陸聯運樞紐,以發展火電能源、化工、建材工業為主體,以發展循環經濟產業鏈為特色的生態型城市工業園區。開發區位於襄陽市南大門,總體規劃面積24.88平方公里,東起長江中游最大支流漢江西岸,西至207國道,南至襄陽東外環(規劃),北至崔家營。
規劃
規劃空間結構為:“一心、八區”的組團式結構。“一心”即園區行政及商業中心。“八區”即火電能源產業區、建材加工區、精細化工區、塑膠加工區、基礎化工原料生產區、印染加工區、港口物流區、生活服務區,其中前六個為園區的產業區,後兩個為配套功能區。開發區具有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體系:207國道、城市外環快速路、焦柳鐵路以及具有優良岸線和港口(余家湖港)、園區內部的兩條鐵路專用線——碼頭專用線和電廠專用線。良好的空間區位條件與基礎設施條件使之在襄陽市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優勢日益突出,具有較大開發潛力。
襄城經濟開發區著力打造百億元產業、百億元園區。到2013年已建設了火力發電廠項目、崔家營航電樞紐項目、中港印配煤中心項目、航天42所、湖北製藥廠、金鷹輕軌試驗基地等大型項目,總投資規模300多億元;引進了澤東公司、華新水泥、襄陽科興醫藥化工公司、襄陽精細催化劑、和昌公司、冠都陶瓷等多家化工建材企業入駐;並為開發區的進一步發展儲備了楚磷礦業、和平長綠、西藍天然氣等30多億元的項目。
經過高強度建設,開發區基礎設施已實現“五通一平”,基本具備企業生產建設的條件。此外,附屬重要配套設施也已列入建設日程:日處理4.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正在籌建中,計畫年底建成;蒸汽、天然氣工程已明確了市電力開發公司和大明燃氣為建設和投資主體,2013年7月左右可開工建設。襄城經濟開發區力爭為入駐企業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支持。
交通
開發區交通便利。207國道、麻竹高速、襄荊高速在開發區交匯;焦枝鐵路越境而過,鐵路線上的余家湖貨運站和王樹崗貨運站距離開發區不足2公里,年吞吐量均在1000萬噸以上,為開發區的重要貨物運輸中轉站。境內的余家湖港口,地處焦枝、襄渝和漢丹鐵路交匯處,擁有卸、堆、取、運、裝煤的先進設備和供水供電系統及生產輔助系統,年吞吐量1000萬噸,兩年內擬建設成為一個年吞吐量為1500萬噸的儲煤、配煤、物流基地,以適應綜合交通運輸的發展。
經濟
開發區融入循環經濟體系的企業達到37家,占園區現有工業企業的70%以上。採用潔淨生產技術、節能生產技術50多項;固體廢棄物排放減少200多萬噸,減少灰場用地近600畝,可節約用耕地7萬多畝,廢棄排放減少近5萬噸,創造直接經濟效益2億多元,化解環境壓力20%以上,創造就業崗位2000多個。 2011年元至9月份,開發區實現生產總值38億元,同比增長46%。開發區工業企業102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2家(統計新口徑),實現工業增加值34億元,同比增長4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7億元,同比增長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