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頸鸛

裸頸鸛

裸頸鸛(Jabiru mycteria)是鸛的一種屬於鸛形目鸛科。它和其他鸛科鳥類一樣,也是涉禽,它們生活在江河湖泊沼澤附近,主要以水中的魚蝦等為食。雖然它們生活在水邊,但卻喜歡在高高的樹上建造自己的家。裸頸鸛的頭部和脖子上沒有羽毛呈黑和紅色,它們的名字也因此而來。除了這一點,它們的嘴特別厚且向上彎曲,這都是它們長相奇特的地方。裸頸鸛身體長達140厘米,是最大的飛行鳥類之一。它們主要分布在墨西哥至阿根廷,在巴西的潘塔納爾濕地及巴拉圭的大廈谷最為普遍。

基本信息

簡介

裸頸鸛  裸頸鸛

裸頸鸛,一種生活在美洲的最大型長頸涉禽,為西半球典型的鸛科動物。與紅鸛有親緣關係。在生物分類中列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鸛形目、鸛科、裸頸鸛屬。主要分布於美國南部、墨西哥阿根廷,目前在亞洲、非洲和歐洲可見。

在巴西發現的更新世末期化石,命名為Prociconia,可能其實就是裸頸鸛的一種。另外,在委內瑞拉烏魯馬科發現了上新世的裸頸鸛化石,但仍未描述

特徵

裸頸鸛裸頸鸛
裸頸鸛是在南美洲及中美洲最高的飛行鳥類,與不能飛的美洲鴕鳥差不多一樣高。成年裸頸鸛一般長1.22-1.4米,翼展2.3-2.8米,重達8公斤。雄鳥及雌鳥很像,但雄鳥較大,高達1.5米。它們的喙長達30厘米,呈黑色及很闊,稍為向上彎曲,尖端鋒利。羽毛差不多全白,但頭部及上頸部都沒有羽毛,且是黑色的,下頸可以伸縮及呈紅色。雖然它們樣子難看,但其實是很有力及很優雅的鳥類。

習性

裸頸鸛群居在河邊及湖邊,吃大量魚類、軟體動物及兩棲類。它們有時也會吃爬行動物及細小的哺乳動物。它們甚至會吃腐屍及死魚,可以幫助維繫水質。

裸頸鸛的巢是由雙親於8-9月在高樹上築的,每一個繁殖季節就會擴大至幾平方米直徑。它們的巢會築在一起,甚至築在鷺科的巢附近。卵生性,每窩產卵3-6枚,由親鳥共同孵化,雛鳥約5周出殼。屬國際高瀕危物種,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