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0-1984華中農學院學士;1985-1991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
1991-1995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後;
1995-1996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員;
1996-2004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
2002-2004清華大學教授;
2004-2008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2008-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社會兼職
裴端卿現為中國國家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專家組組長,國際幹細胞學會臨床轉化研究委員會委員、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小組成員、美國科學院再生醫學研討會成員、北美華人生物學家協會終身會員。學術成果
研究方向
1.蛋白質在正常與癌細胞里的運送機制;2.EGFR的信號傳導機制與肺癌;
3.幹細胞的全能性調控機制;
4.誘導多能幹細胞(iPS)。
發表論文
Pei,D.,Weiss,S.J.1995.Furin-dependentIntracellularActivationoftheHumanStromelysin-3Zymogen.Nature.375:244-247.Pei,D.1999.Ident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thefifthmemberofthemembrane-typematrixmetalloproteinaseMT5-MMP.J.Biol.Chem.274:8925-8932.
Jiang,A.,Lehti,K.,Wang,X.,Weiss,S.J.,Keski-Oja,J.,andPei,D.2001.RegulationofMembrane-TypeMatrixMetalloproteinase1ActivitybyDynamin-MediatedEndocytosis.Proc.Natl.Acad.Sci.98:13693-8.
Pan.G.,Pei.D.2005.TheStemCellPluripotencyFactorNanogActivatesTranscriptionwithTwoUnusuallyPotentSubdomainsatitsC-terminus.J.Biol.Chem.280:1401-1407.
Pei,D.2005.MatrixMetalloproteasesTargetProtease-activatedReceptorsDuringTumorProgression.CancerCell,7:207-8.
主要成果
裴端卿長期從事細胞命運調控的基礎理論研究,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及其機理方面做出了系統且具獨創性的工作,其學術成果主要包括:在國際上首次發現iPSC過程中EMT/MET偶聯的現象,發表了中國第一篇iPSC論文;發現並闡明了維生素C大幅提高iPSC誘導效率的機理為;世界首次建立以人尿液中上皮細胞為起始細胞的iPSC誘導方法,建立了多種遺傳疾病的iPSC庫,將人尿源上皮細胞直接誘導成神經幹細胞等;世界首次揭示了化學方法製備幹細胞的科學原理,開發了簡單、高效、標準化製備幹細胞的方法,為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研究和最佳化製備途徑提供了全新的科學視角和解決方案。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和
潘光錦帶領團隊,利用病人尿液細胞,成功獲得神經幹細胞。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方法學》線上發表了這一成果。
該成果通過特殊的手段,將一些幹細胞因子導入從病人尿液中分離而來的細胞中,並通過特殊的誘導培養基對其進行培養,成功將病人的尿液細胞誘導轉變為具有功能的神經幹細胞。
據介紹,神經損傷及神經退行性疾病,比如脊髓損傷、帕金森病、腦損傷等,由於患者神經細胞的再生能力差,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獲得並移植病人特異性的神經細胞,可以替代病人本身已經損傷喪失的細胞,從而達到治癒這類神經系統疾病的目的。然而,在通常情況下,體外很難獲得並擴增病人本身的神經細胞。裴端卿和潘光錦的這一研究成果有效解決了上述難題,並有望在將來的實際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研究人員進一步解釋說,這些由尿液細胞轉變而來的神經幹細胞能夠在體外擴增,並在適當的條件下分化為各種人體中存在的神經元和角質細胞。經進一步動物模型移植實驗,研究人員發現該細胞能很好地在體記憶體活和融入宿主的腦環境中。
獲得榮譽
2015年7月31日,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2015年11月,入選“中央電視台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候選人名單。
2016年1月14日,被評為"2015年度十大科技創新人物"。
2018年5月14日,中國科學家裴端卿入選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外籍成員。
人物評價
著名神經生物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Salk研究所教授FredRustyGage對此評論說:“(該研究)是幹細胞領域中的一大重要突破,尤其是利用病人尿液細胞在體外獲得具有增殖能力和體內外分化能力的神經幹細胞,在幹細胞領域具有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