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後入河州鳳林書院,學業超群。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考入甘肅武備學堂,次年保送保定陸軍學堂。宣統二年(1910)加入同盟會,積極參加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陸軍學堂畢業後在段祺瑞部下任下級軍官。武昌起義後,在蘭州秘密聯絡革命黨人,欲回響起義,事泄被解除軍職。民國元年(1912)3月被選為甘肅省臨時參議會議員,民國二年參加東蒙戰役,與入侵內蒙的外蒙軍隊作戰,後任北方邊防軍教育長、參謀長。民國八年(1919)裴建準回甘肅,初任“忠武軍”周務學部教練,不久即任河州鎮總兵、鎮守使。在任期間,為官清廉,體恤民情,提倡新文化。創辦“軍民學校”,開設國文、圖畫、音樂、體操、國術等現代課程,開河州現代教育的先河。
1926年裴建準調任肅州鎮守使,後任甘(州)、涼(州)衛戍司令,民國二十年(1931)成為主持甘肅政務的“八大委員”之一,後任省政府軍事處長、蘭州市參議會議長等職。甘南農民起義爆發後,任甘肅宣慰委員會第二宣撫團團長,赴康樂、會川、岷縣等地“宣撫”,看到連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他不願混跡政界,辭去一切軍政職務,潛心從事佛學研究。新中國成立後任甘肅省政協常委、蘭州市佛教協會理事長,“文革”中受衝擊批鬥,病逝於家中。生平愛好書畫,寫字重法度,大字雄渾而有氣勢,喜畫馬,所作《八駿圖》為識者鍾愛。
書畫成就
裴建準之書法,初自唐碑入手,著力甚勤,出人顏柳之後,境域漸擴。上溯魏晉,下迄明清,心慕手追,吸收諸家之長,終成自己風貌。其壁窠大寧,尤為時所重。四十年代,裴建準書跡遍隴右,蘭州商家之市招號匾,大多出自裴建準手筆;但因歲月湮沒,而今已無蹤跡可尋; “陶鎔萬有”匾於沉雄厚重中寓溫潤之致,於此或可窺其榜書一斑。行楷《漢壁·光風》七言聯,布局勻稱,筆墨恬靜安閒,意象沉穩秀逸,得玉夢樓遺韻:聯中“千”字與“月”字略小,但搭配和諧,反增跌宕之致;上下聯句首之“漢”字、“光”字;句腳之“品”宇、 “春”字,墨濃筆重,首尾呼應,愈顯章法之穩健。《仙家》行書詩軸是他1950年的作品,那時裴建準66歲,已入暮年,誠所謂人書俱老。筆墨風動,有龍翔風翥之勢,徜徉恣肆,無可端倪,書道已人化境。惟起句“仙家人位梅花村”之“位”字,似應為“住”字,或系一時筆誤。另須一提的是,他所有題物署名之“準”字的末筆,一豎都特別得長,其奔放之勢如流泉飛注,一瀉乾尺,頗能體現將軍的豪邁氣魄。
裴建準之丹青,不論山水、人物,還是竹石、花木、禽獸、草蟲,幾乎無所不能;其尤精者為鞍馬、蛺蝶,每博真賞。裴建準半生戎馬,且屢建戰功。其愛馬畫馬,自不待言。裴裴建準畫馬以唐代畫馬精細工筆淡彩之風為主,他把馬的骨骼解剖與肌肉結體畫非常準確,並對馬的神態,好馬駿馬的識別和標準均融人畫之中。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他的一幅馬可換一匹真馬。故此,裴裴建準的馬在國內外,特別在隴原有其獨特的地位。他所畫之馬,雖毛色鮮活,骨肉勻停,駿逸異常,然而無不意態安閒,悠然自適,絕無嘶風踐雪,驍騰奮發之狀,一似戰士解甲,歸耕壟畝。這也許是他晚年心境的寫照。
裴建準畫蝶,畫面多為池塘水景,池水清澈可鑑,萍藻參差,畫中每置一艷麗花朵,浮露水面,彩蝶翩翩飛舞其上,千姿百態,天趣盎然。他的花鳥畫比較罕見,《桃花鴝鵒圖》軸,意境清新,妙趣天成,實屬難得之上品。桃乾挺拔,柔枝鮮嫩,春風搖曳中新花初放,嬌艷欲滴;一隻八哥棲止幹上,羽毛豐潤,休態輕盈。八哥之墨色光潔與桃花之緋紅點染相映成趣。裴建準花鳥畫之設色,獨擅古艷,足見其功力之深厚,其他如山水、竹石等,也各具手段。
裴建準工書畫,書法以顏、米為宗,兼襲明代諸大家之長,筆勢豐健俊美,榜書更見神韻。好畫馬,以工筆寫生,形神俱到。他畫的馬在隴右風行了半個多世紀,有許多願以真馬換取裴公畫的馬,難成心愿,丹青在意,其妙在人。可見裴裴建準書畫早年在甘肅以及西北一帶影響之大。他也作水墨山水,意趣盎然;又善沒骨花卉及工筆蝶魚之妙。因其名冠全隴,省內外愛好書畫者,以及收藏家或登門請教者紛至沓來。可惜的是他的遺作在十年動亂後幾無所見。裴裴建準的書法更久負盛名,有人論裴建準的書法時稱讚他的書藝;功業雙經,縱任無方、骨清神潔、流浪不窮、精逸貞放。他以剛柔精氣神入筆,以“氣”貫通,一掃常人行書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