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葉地黃

裂葉地黃

植體被多細胞長柔毛,頂端幼嫩部分及花梗與花萼除被上述毛外還被腺毛。葉片紙質,長橢圓形,羽狀開裂,頂部的不開裂,花單生上部葉腋;小苞片與葉同形,不具柄,著生於花梗基部,花冠紫紅色,花絲無毛或近基部略被腺毛。果未見。花期5-9月。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裂葉地黃 裂葉地黃

植體被多細胞長柔毛,高30-100厘米,頂端幼嫩部分及花梗與花萼除被上述毛外還被腺毛,莖簡單或基部分枝。葉片紙質,長橢圓形,基部的長達15厘米,寬7厘米,羽狀開裂,裂片略成三角形,邊緣具三角狀帶短尖的齒,兩面均被白色柔毛,基部具長約4厘米帶翅的柄,向上葉片與葉柄均逐漸縮小,頂部的不開裂,僅具三角狀尖齒。花具長2-4厘米之梗,梗多少彎曲上升,單生上部葉腋;小苞片2枚,與葉同形,但不具柄,著生於花梗基部,萼長1.5-3厘米;萼齒5枚,開展,彼此不等;最後方一枚披針形,狹長而漸尖,長約2.3厘米,寬2-3毫米;其餘4枚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長在5-15毫米之間;花冠紫紅色,長5-6厘米;花冠筒長3.5-4厘米,前端擴大,多少囊狀,外面被長柔毛或無毛,內面褶襞上被長腺毛;花冠裂片兩面幾無毛或被柔毛,邊緣有緣毛;上唇裂片橫矩圓形,長10-11毫米,寬11-15毫米;下唇中裂片稍長而突出於兩側裂片之外,長1-1.6厘米,寬約1厘米,倒卵狀矩圓形,側裂片近於圓形,長0.8-1.2厘米,寬1.1-1.2厘米;花絲無毛或近基部略被腺毛;柱頭2枚,片狀,彼此不相等。果未見。花期5-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拔海800-1500米之山坡。

分布範圍

裂葉地黃 裂葉地黃

分布於陝西、湖北。

該種提示

從R. glutinosa var. angulata Oliver的原始記載和圖看來,高地黃與裂葉地黃完全一致,因此予以歸併。

主要價值

全草:寒。用於火燙傷,疔瘡。

引種信息

門拉丁名 Angiosperms
綱拉丁名 Dicotyledons
科拉丁名 Scrophulariaceae
科號 213
種拉丁名 Rehmannia piasezkii Maxim.
引種地點 湖北十堰、湖北神農架
引種時間 20040326、20051029
引種號 040250、053502
引種材料
鑑定人 趙子恩、王慶
Id 2802
栽培地點 引種過渡圃、藥園
引種數量 2株苗
生長性狀 喬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