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袁驛中學,位於重慶市梁平縣袁驛鎮復興山下,川鄂318國道之側,占地90餘畝,校園綠樹環繞,鳥語花香,建築面積30000餘平方米,是梁平西山最大的教育基地。創始於1956年,原叫梁平三中。歷經五十年的風雨滄桑, 一代代袁中人的心血和智慧凝結成袁驛中學今天的輝煌,一代代袁中人用“傳承、奠基、創新、報國”的辦學理念沉澱成袁中薪火相繼,生生不息的優良傳統。五十年的育人路,深深淺淺的腳印,讓人記憶猶新。
近幾年,袁驛中學新建學生公寓,綜合大樓,教學樓以及一幢可同時容納二千多人就餐的師生食堂;學校圖書館藏書6萬餘冊,建成了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標準的語音室、微機辦公室、校園廣播系統、班班通閉路電視、班班通飲水工程。隨著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學校新購地30多畝,興建了新校區,袁驛中學的變化,讓回到母校的每個學子都感慨萬千,激情滿懷。
袁驛中學在當地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堅持教書育人,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將袁驛鎮中併入袁驛中學,高中舉遷縣城,這給袁中人既帶來了機遇,又帶來了挑戰,機遇是高中教育資源融入國中,使國中教育如虎添翼。更大的是挑戰,學生的個體差異加大,為了解決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矛盾,校長余德先結合我校實際,大刀闊斧,大膽改革,實行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現有的學習水平、學習潛力、教師評價、學生自評等方面的素質,以現有的學習成績為主要標準,把學生分成了A、B、C三個層次,但不平均分配,增加B班的數量,這樣學生在同層次下增強了競爭意識和自信心,學習有了可比性,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師也能從學生的興趣與實際能力出發,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異,因材施教。C班的著重在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培養,B班、A班更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學習,讓學生真切地感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芳香桃李開,碩果綴枝頭”,通過五十年的探索,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令人囑目的成果,成績斐然。尤其是近五年,我校國中升學考試三率及上線人數一直名列梁平縣前茅,為重慶一中、南開、巴蜀等名校輸送了30多名優秀畢業生,重點高中升學率達70%。學生在參加各類學科競賽中,96人獲全國等級獎,200餘人獲重慶市等級交獎。去年全國物理、化學、英語競賽,全縣第一名均在我校,張行同學在中考中675分的總分名列全縣第一,學校先後被評為重慶市“社會主義文明禮儀學校”、市“校務公開先進集體“,市“民主管理示範學校”,被縣委、縣府授予“最佳文明單位”、“梁平縣安全文明小區”等。
五十年的風雨路,袁驛中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斷探索新形勢下的辦學之路,打造自己的辦學理念:“傳承文化、奠定基礎、創新圖強、報效祖國、服務社會”,鑄就了嚴謹的校風:“精益求精、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培育了優良的學風:“刻苦鑽研、認真鍛鍊、全面發展、求實進取”,確立了辦學目標:“建一流師資、育一流英才、創一流業績”。
袁驛中學教育教學以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為方向,以傳授知識、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為中心,注重實踐,培養能力,不求人人升學,但求個個成才。要把學生培養成對祖國、對社會有用之才,塑造具有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人才。教育為先、德育為首,按余德先校長之說:“給一個缺乏教養的人以知識,就好像給一個反動的人以武器”。因此學校十分注重德育的培養,把每周的主題班會作為品德教育的主戰場,如在學校開展的“今生為了誰”主題班會活動,各班先組織準備材料,再通過辯論、演講、文藝等多種形式,用林則徐、雷鋒、孔繁森等人的思想與事跡來教育、感化學生,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暢談自己的人生,如何去愛國、愛人民、愛集體。通過活動,學生增強了主人翁意識與責任感,以往那種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思想正逐步被“學校興衰、我的責任”、“同家興亡,我的責任”的思想取而代之,那種地無人掃,自來水無人關,公物壞了無人管的行為會受到大家的唾棄,活動目的就是要學生明確讀書是一種責任,應在責任中找樂趣、在興趣中讀書。
學校圍繞德育抓教學,圍繞教學抓德育,注重德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與學科教學相結合,與常規管理相結合,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的優秀畢業生。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袁中人的師德風範,才學品德,恩澤於今,它是袁中今天的不竭的力量源泉,袁中立足農村,面向未來,與時俱進、務實創新,通過老帶新的“結對子”,實踐鍛鍊“壓擔子”,勤學苦練“厚底子”,競賽比武“搭台子”等形式,加強青年教師的培育,並且建章立制,措施到位,確保教育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切實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與科研水平,如要求到電子備課室備課,每期每人至少聽20節課,訂閱教育刊物,上交讀書筆記,上交教育教學論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