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粲[南朝宋宰相]

袁粲[南朝宋宰相]
袁粲[南朝宋宰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袁粲(420-477年),原名愍孫,字景倩,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宋宰相,東晉丹陽尹袁豹之孫,太尉袁淑之侄。 少孤好學,頗有清才。跟從宋孝武帝劉駿,除尚書吏部郎郎、太子右衛率、侍中。孝建二年,起為廷尉,太子中庶子,領右軍將軍。累官尚書令,領丹陽尹,封興平縣子。 宋明帝劉彧病危時,袁粲與褚淵、劉勔並受顧命輔佐太子劉昱,派兵平定了桂陽王劉休范的反叛,加授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尚書令,後升任司徒,劉昱被殺後,其弟安成王劉準在蕭道成的扶植下繼承皇位,袁粲升任中書監,升明元年,起兵反抗把持朝政的蕭道成,事敗後與其子一併被殺,時年五十八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元嘉中,為揚州從事,歷安北鎮軍、北中郎參軍、南中郎主簿。宋孝武帝舉義,轉記室參軍。及即位,除尚書吏部郎、太子右衛率、侍中,免官。起為廷尉、太子中庶子,領右軍將軍,出為輔國將軍、西陽王子尚北中郎長史、廣陵太守,行兗州事,仍為永嘉王子仁冠軍長史。大明初復為侍中,領射聲校尉,封興平縣子,免。尋為西陽王子尚撫軍長史,又為中庶子,領左軍將軍,出補豫章太守,復還為侍中領長水校尉,遷左衛將軍,加給事中,轉吏部尚書出為海陵太守。前廢帝即位,復為吏部尚書,徙右衛將軍,復為侍中,領驍騎將軍。明帝即位,轉司徒左長史、冠軍將軍、南東海太守,遷領軍將軍,徙中書令,轉尚書僕射,領吏部,加中書令。又領丹陽尹,徙右僕射,遷尚書令。後廢帝即位,加衛將軍,授中書監、開府儀同三司,領司徒。宋順帝即位,出鎮石頭,謀攻蕭道成,事泄,被斬。有集十一卷。

軼事典故

清整 風操 ,自遇甚厚,常著《妙德先生傳》以續嵇康《高士傳》以自況,曰:有妙德先生,陳國人也。氣志淵虛,姿神清映,性孝履順,棲沖業簡,有舜之遺風。先生幼夙多疾,性疏懶,無所營尚,然九流百氏之言,雕龍談天之藝,皆泛識其大歸,而不以成名。家貧嘗仕,非其好也。混其聲跡,晦其心用,故深交或迕,俗察罔識。所處席門常掩,三徑裁通,雖揚子寂漠,嚴叟沈冥,不是過也。修道遂志,終無得而稱焉。

又嘗謂周旋人曰:“昔有一國,國中一水,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不狂,唯國君穿井而汲,獨得無恙。國人既並狂,反謂國主之不狂為狂。於是聚謀,共執國主,療其狂疾。火艾針藥,莫不畢具。國主不任其苦,於是到泉所酌水飲之,飲畢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眾乃歡然。我既不狂,難以獨立,比亦欲試飲此水。

人物評價

沈約:辟運創基,非機變無以通其務;世及繼體,非忠貞無以守其業。辟運之君,千載一有;世及之主,無乏於時,囗囗須機變之用短,資忠貞之路長也。故漢室傾頹,文舉不屈曹氏;魏鼎將移,夏侯義不北面。若悉以二子為心,則兩代宜不亡矣。袁粲清標簡貴,任屬負圖,朝野之望雖隆,然未以大節許也。及其赴危亡,審存滅,豈所謂義重於生乎!雖不達天命,而其道有足懷者。昔王經被旌於晉世,袁粲等亦改葬於聖朝,盛代同符,美矣!

親屬成員

宗族

袁粲出身於陳郡袁氏,是東晉歷陽太守袁耽的玄孫。袁耽之子袁質,仕晉為琅邪內史。陳郡袁氏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高門大族,與琅琊王氏、陳郡謝氏、蘭陵蕭氏並稱四大僑姓。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
袁質 袁湛(晉·右僕射) 袁淳袁植
袁豹(晉·丹陽尹) 袁洵 (宋·吳郡太守) 袁顗(宋·雍州刺史)袁戩(宋·黃門侍郎)
袁昂(梁·司空)袁君正(梁·吳郡太守)
袁敬(陳·散騎常侍)
袁泌(陳·司徒左長史)
袁覬(宋·武陵內史)袁彖(齊·侍中)
袁濯 (宋·揚州秀才) 袁粲袁最
袁郎*
袁淑 (宋·太子左衛率) 袁幾
袁敳(宋·步兵校尉)
袁棱
袁凝(宋·晉陵太守)
袁標
註:袁粲死時,有幼子僅數歲,一同遇害,史料未載其名,只稱其為袁郎。

表格參考資料:

親屬

母親:王氏,出身琅琊王氏,東晉太尉長史王誕之女。

外孫:王筠,出身琅琊王氏,王僧虔之孫,王揖之子,仕南梁,官至太子詹事。

史書記載

《宋書·卷八十九·列傳第四十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