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件
1997年,中國舉辦首次海帆拉力賽。袁力不滿足於在比較舒適的“採訪船”上報導比賽進程,執意要上比賽帆船體會漂海。8米長的帆船搭載8個人,袁力是其中惟一的女性。從廈門到珠海,無動力的海帆船靠風力在海上漂泊了3天3夜。暈船自不必說,更難受的是船上沒有個人空間,也沒有廁所。為了不給比賽的選手們增加麻煩,袁力白天幾乎不喝水,每天都要堅持到天黑才能到船尾“方便”一次。賽後,她寫出了獨家的新聞體驗——《體會漂海》。 袁力所發的報導有一種感人的力量,許多讀者都喜歡讀她的文章。在《北京青年報》所作的讀者調查中,袁力有幸成為讀者認知度最高的記者之一。在知名度背後,是袁力用自己的感受一次次地打動讀者。
1998年,我國長江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北京青年報》相繼派出了29名記者赴抗洪救災的第一線採訪。8月中旬,袁力到達江西必江時,正逢中考和高考錄取工作結束。由於村莊被淹,村民們大多搬到了大堤上,這給錄取通知書的投遞造成了很大因難。袁力與其他媒體的幾位記者相約,隨必江縣郵局的郵遞員一起為考生送錄取通知書,一路上都是興致勃勃的。堤上搭滿了棚子,十幾個村莊的人混住在一起,在堤上尋找一位考生其難度無異於大海撈針。經過5個小時的尋找,考上江西通用技術工程學校的潘懦亮終於被他們找到了。讓記者們詫異的是,接到通知的孩子沒有流露出一絲喜悅,而是默默地站在窩棚的陰影里擦淚。這名災區考生說,因為貧困、因為洪水,他不可能再讀書了。袁力被打動了,她的報導《錄取通知上大堤,考生落淚欲放棄》也深深地打動了讀者。文章見報當日,編輯部里電話不斷,許多讀者要求資助災區貧困考生升學。3天后,《北京青年報》組織了“幫災區錄取考生圓夢”的活動,短短的十幾天時間裡,熱情的北京市民捐贈了160餘萬元,使近500名貧困的災區學生得到資助,進而引發了首都各高校為災區錄取考生鋪設“綠色通道”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