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盆地
正文
中國江南地區具有地域特點的紅層盆地。位於湖南省中東部,南嶽衡山之南。 大致處於北緯 26°20′~27°15′,東經112°05′~112°58′;屬湘江中下游轉折地帶。盆地自西南至東北長約108.5公里,西北至東南約77公里。面積5200多平方公里,南抵陽明山及大義山北側,北迄衡山南麓,東西界於荊紫山與大雲山地之間,地勢周高中低,並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因中部條狀山丘呈斷續縱向楔入,盆地平面形似彩蝶。盆地處於新華夏系第二沉降帶南段,略呈北北東向展布,為中生代末期形成的內陸斷拗湖盆,堆積一套白堊系—早第三系由碎屑岩、泥岩、化學岩所組成的紅色岩層,以固結度差、混積性強、厚度變化大為特點。自邊緣向內並從南往北物質粒度變細,盆地中部石牛峰呈南北向條形孤島狀突起,將盆地分隔成東、西兩部,使之各有一沉降中心。盆地從晚三疊世到早第三紀末期,經歷約2億年發展史,後受喜馬拉雅運動影響而和緩抬升,經長期風化與流水侵蝕,多形成海拔150~200米,比高60~100米的波狀丘陵地貌,周圍為海拔300~400米,以至500~1000米以上由各類古老岩層及花崗岩體組成的斷續嶺脊所環繞。湘江蜿蜒斜貫全境,先後接納宜水、舂陵水、 耒水、洣水、歸陽河、蒸水等,構成不對稱的輻聚式羽狀水系,年均匯入徑流總量447.75億立方米。盆地位於湖南省境凹形朝北傾斜開口的軸帶囊狀部分,具有中亞熱帶季風區冬冷夏熱、乾濕交替的氣候特色。年均溫17.5~18.1℃,1月均溫5.2~6.1℃,7月29.4~30℃,極端最低溫-10.3℃,極端最高溫40.8℃。年內日均溫15℃活動積溫4800~5000℃,持續期192~199天。年均降水量1200~1400毫米,春夏季占全年的70%左右。區內廣泛發育紅壤,非地帶性的紫色土12萬多公頃,其中石灰性紫色土占72%;沿河洲灘及沖谷地帶多分布沖積土和水稻土。由於紅層岩性軟弱,久經風化,又因植被遭受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礦物資源有岩鹽、硬石膏、鈣芒硝、銅礦、硼、煤、錳、重晶石、瓷泥、鉛、鋅等。農產以稻米為大宗,兼有豆類、麥類和油菜等作物;養殖業和園藝業較發達,產豬、魚、柑橘、甜橙、光皮棗、珍珠棗、蓮、藕等。油茶麵積分布較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30人,土地墾殖率約22%。盆地內水陸交通發達,有湘江、京廣和湘桂鐵路及多條公路通過。在行政區劃上,盆地以衡陽市為中心,包括衡山、衡東、衡陽、衡南、祁東、常寧6縣及耒陽市全部或大部。 衡陽盆地為湘江流域工農業較發達,物資流通方便的重要經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