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文脈

衡陽文脈

衡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文明奧區”、“文化之城”的美譽,綿延起伏的衡山山脈孕育了這片土地上的人,更孕育出深厚的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和湖湘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的衡陽文化,以其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影響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歷史記載

衡陽是塊風水寶地。《衡州府志·形勢》卷一載“郡之鎮曰南嶽,岳發脈於岷山,由蜀入黔方之乾也,自騎田嶺入楚,蘊崇菀積起而為衡岳,其勢蜿蜒從岣嶁峰走郡西部至花葯山,委折而下,結為郡治。左直雁峰,右帶湘水,蒸流回注,耒水匯之。東洲浮其前,石鼓蹲於側,隔岸望之,形如偃月。雖非天險之邦,而縈行逶迤,秀色蔥蘢,亦寰中佳麗者也。”衡陽的山水勝景自古就定論,這從歷代文豪流傳下來的詩詞文賦,摩崖石刻上可見一斑。前任市長賀仁雨和劉沛林教授分別在《衡陽的風水》、《衡陽:三道水口鎖大江》等著作上,對衡陽的風水進行了全面精闢的闡述。
細細觀摩衡陽的地形地貌,我們不難發現:整個衡陽勢如出海之金鰲,石鼓山為鰲頭,而石鼓書院獨占鰲頭之上。以此為中心,東洲島儼如一回歸的大雁,南嶽祝融峰似一躍躍欲飛的鳳凰,南面來儀。石鼓,東洲,南嶽歷史上都曾是影響全國的文化重地。

優勢

1、獨占鰲頭的石鼓書院。若登臨石鼓廣場西側的30層高樓往下看,石鼓山就如一鰲頭。清以前,在現在的石鼓區中山北路一帶有一山,名為金鰲山,在《清泉縣誌》、《衡州府志》上皆有記載。石鼓山一直以來都是衡陽的風景名勝之地,朱熹曾刻石:“一郡佳處。”目前衡陽八景,石鼓就占有兩景:石鼓江山錦繡華,朱陵洞內詩千首。
居於石鼓山上的石鼓書院,為天下四大書院之一,創建於唐元和年間,在四大書院中歷史最長。自唐宋始,書院是整個衡州府乃至郴、永二地學子求學論道的聖地,天下文人墨客莫不來此問瞻,自宋帝御賜書院匾額之後,更是聞名於九州,成為儒學理道之盛地。石鼓書院的教育體現了湖湘教育的特色,書院始創就樹立了“立志於學” 的教育方針,朱熹也在《石鼓書院記》稱道石鼓書院教育方式“勿為科舉功名聽亂,而要辨明義利,有志為己之學。”清乾隆時期,山長李繼聖訂《示石鼓書院諸生》“識力筆力都不肯落古今第二。”石鼓書院在教育界獨樹一幟,對後世的教育管理制度有著積極的影響。這次石鼓書院的重建是否預示著衡陽的文化學術在全國再次唱響,我們期待著......
2、大鵬展翅東洲島。從航拍圖上看,東洲島就如一北歸的大雁向石鼓飛去。大雁,過去也稱作鴻雁、大鵬,世人常喻有鴻雁之志、大鵬良材,這裡取其文星大儒之意。
東洲島,風景清雅、安靜,王船山少時就經常隨他哥哥到島上讀書遊玩。在過去島上有東洲書院,後來建有船山書院,船山書院是因王船山少時曾在東洲島讀書,為紀念王夫之而命名,書院先建在回雁峰後,後遷至東洲島,船山書院也是我國最早以“船山”命名的學堂,東洲島古木眾多,環境清靜,氣候適宜,雖處市區,卻無鬧市的喧譁,鬧中有靜,是個讀書作學問的好去處。
船山書院名氣大振得益於國學大師王湘綺任山長開始,王任船山書院山長長達18年之久,“嶽麓、城南、淥江書院學子紛紛南下”,“海內傳經問學者踵相接”一時有學在“船山”之稱,王湘綺在船山書院的王門子弟上千,大多後來成為國家棟樑之才。船山書院另一山長為著名書畫家曾熙,在當時有“北李南曾”之稱。
船山書院名氣也在於名師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王湘綺教育學生“循循善誘,有獻詩者,即陋劣不中律,未嘗不為改善”,認為 “人有好學之心,即有誘人之責,若因其陋而薄之,促之心沮氣墮,不得無望於進”,“日有記,月有課,而闓運精勤校閱,將順其美,而匡正其不及”。
3、南嶽祝融峰,從遠望去,整個山形如同一欲飛的鳳凰。過去文人騷客游南嶽,就留有“南嶽獨如飛”的詩句。衡山為五嶽之一,在道家的五嶽真形圖中,朱雀為南嶽的山徽;在風水方點陣圖中,東方為青龍,西方為白虎,南為朱雀,北玄武。在南嶽進山的山門南嶽牌坊上就刻繪一隻朱雀造型圖。朱雀,實際上是鳳凰的化身。南嶽文化源遠流長,是湖湘文化的發源地,是佛教禪宗——南禪的中心,也是道教的重要名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