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杜甫江閣

長沙杜甫江閣

杜甫江閣主樓的文化工程主要圍繞杜甫與長沙、杜甫在湘所創作的詩歌以及杜甫對湖湘文化產生的影響而設計,同時注重整體環境布置,以期營造出最佳歷史文化氛圍,適應不同社會層面的觀眾,達到融知識性、休閒性於一體的效果。

簡介

風雨問當年,流寓星沙,客恨曾題臨水閣

江山留勝跡,何分湘蜀,詩魂尚系浣花溪

長沙杜甫江閣長沙杜甫江閣

據史記載,唐大曆三年秋,杜甫友韋之晉調潭州剌史,投之待至而韋卒,甫以貧病之身客居長沙。

初,甫寄舟中,泊南湖港。近港之驛樓,迎別友人之所也。甫兩別劉判官,詩云“杜陵老翁秋繫船,扶病相識長沙驛”、“他日臨江待,長沙舊驛樓”。後移居湘邊佃樓,或在長沙小西門一帶,自稱“江閣”。有《江閣對雨有懷》詩云“層閣憑雷殷,長空面水文”、《江閣臥病走筆》詩云“客人庖廚薄,江樓枕席清”。杜於江閣中,曾晤蘇渙,有《呈蘇渙待御》詩云“茅齋定王城郭門,藥物楚老漁商市”;又晤李龜年,有詩云:“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江閣遺蹟早不存矣,而今得於原址重建之。

詩聖杜甫,晚年兩度駐足長沙,曾寄居江閣,在長沙留下詩作五十餘首。為紀念這位被歷代人民愛戴的偉大現實主義詩人和世界文化名人,長沙市人民政府,在湘江風光帶興建杜甫江閣。杜甫江閣是杜甫在湖南的很長一段時間的住所,是湖湘文化和杜甫全方位接觸的一個契合點,是和杜甫的不解之緣。

建築設計

長沙杜甫江閣長沙杜甫江閣

二樓設計布置為紀念大廳。大廳正面為大型木製淺浮雕《杜工部瀟湘

行蹤圖》,展示了杜甫在湖南生活時的行蹤,與大廳中央杜甫雕像交相輝映。大廳兩側布置有張大千、林散之等著名書畫家的杜詩及詩意畫,加之對聯、詩畫大花瓶、仿古紅木大座屏、花架、几案和名貴盆花、盆景等,使整個大廳洋溢著濃郁的文化氣息。

三樓專題展示杜甫生平。其中以詩畫形式,著重展示杜甫在湘三年的詩作,表現其老病孤舟的生活困境以及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展覽分六個部分:家世、遊歷、言志、詩史、湘魂、光彩。擬展出圖片資料、詩畫作品、杜詩版本、實物資料共百餘件。此外,展廳整體風格與江閣建築風格相似,展牆採用萬字格門窗式造型,此種建築造型語言能有效地把觀眾帶入歷史的時空隧道,加之層版設計採用古代線裝版本書頁的形式,兩者結合使古代文化的韻味更濃。既能使參觀者在濃郁的唐文化中緬懷詩聖,又使整個展廳簡潔明快,疏密有致,輕鬆舒適。

四樓設計布景為以文會友和精品展示場所,暫名為“集雅軒”。擬分為模型展示、以文會友和觀眾休息三個小區域,大廳中央擺放江閣模型一座,兩側布置清代紅木家具、文房四寶、古玩字畫、湘繡奇石精品等。四壁有長沙人文薈萃人物故事組畫,講述屈原、賈誼等歷史文化名人故事,以反映長沙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長沙杜甫江閣長沙杜甫江閣

“詩聖”杜甫晚年在湖南漂泊了兩年多,曾在長沙湘江邊“江閣”寄居,並是詩人度過的人生最後一段歲月。

兩年里,杜甫留下百餘首詩篇,其中在長沙所作的就有50多首,包括著名的《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還有點出“長沙”之名的《發潭州》:“夜醉長沙酒,曉行湘水春。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這些史詩為湖湘文化添光增彩。

在長沙,杜甫江閣與天心閣、嶽麓山道林二寺和嶽麓書院形成一條文脈帶。位於正中間的杜甫紀念館,高約20米,為4層建築,採用中國傳統仿唐古建築形式。杜甫江閣總平面布局按南北帶狀規劃,形成一排紀念性建築群。南北連廊為詩碑廊,柱兩側立石碑刻杜甫詩歌。

歷史沿革

杜甫江閣為緬懷杜甫而建,選址在長沙西湖路與湘江大道相交的湘江風光帶上,與天心閣、嶽麓山道林二寺和嶽麓書院形成一條文脈帶。清康熙年間,長沙就有文人名士提出為杜甫修建江閣、詩碑,立塑像,以紀念詩人。

長沙杜甫江閣長沙杜甫江閣

杜甫紀念館,東朝湘江大道,入口前為廣場級踏步;西面面向湘江、主體建築距湘江堤邊5米,

一層露台飄於湘江上5米。杜甫江閣的南北連廊為詩碑廊,柱兩側立石碑刻杜甫詩歌供人學習,詩碑廊有扇形廊、曲廊,石碑點綴設定。杜甫江閣北向規劃布置六角形碑亭,重檐屋頂,亭中立碑,記述長沙市政府修建杜甫江閣的緣起和經過。 杜甫江閣南向靠湘江大道人行通道路邊建方亭,與詩碑廊相連,是杜甫江閣的次入口,方亭為單層屋面四坡頂。江閣為四層建築,室外地面(江堤地面)至檐口底高15.9米,至屋面脊頂高約19.5米。該建築二層平面為杜甫紀念館,館正中立杜甫塑像,外牆2.1米高開高窗,實牆上用繪畫介紹詩人生平,三層及四層為詩畫會所,集名人雅士會詩作畫,一層為詩詞書畫紀念品商店。建築立面為中國傳統仿唐古建築形式,朱紅色柱,仿古格柵窗,白色牆。柱廊台階欄桿為雲紋石柱、石面板欄桿。屋面歇山頂,遠挑檐口,青黑色筒瓦曲線屋面,曲線舒展,體現唐代建築古樸、雄偉、厚重的基本特徵。面向湘江大道及湘江的東、西兩立面均為主立面,於屋頂檐口下立橫扁,上書“杜甫江閣”四個大字。杜甫江閣書法碑廊工程位於長沙市西湖橋口湘江風光帶,投資100餘萬元,將於2月竣工,從杜甫在湘時的作品中精選出來的59首詩到時將呈人們面前。書法碑廊是杜甫江閣的一部分,由全國著名書法家沈鵬、李鐸、顏家龍、李立、何滿宗等書寫。杜甫晚年在湘時的作品約100餘首,因其在世59年,為表紀念而只選出59首。

交通路線

乘車至西湖橋即可,途徑“西湖橋”的車次有:123路、旅3線 、1路 、406路

杜甫江閣記

唐大曆四年間,戎馬關山,殺氣猶盛;人物稀貧,家國離亂。時杜公少陵,自喻乾坤腐儒,懷詩人千年永寂之哀,辭白帝城,入洞庭湖,流落湘天楚地,寄居星沙孤舟,把卑濕之地暫作晚年棲惶之所。

於時於地,杜陵野老,親朋無一字,老病無依歸。朝登舊驛之樓,扁舟之臨風浪;夜醉潭州古酒,唯傷凡馬之亂江湖;落花時節,重逢故都舊友;湘春故園,兩見客居新 燕;奔波岳潭衡耒,放歌九十有四;終老異鄉而未返,寢於平江安定之野。憐矣!悲哉!

杜甫江閣夜景杜甫江閣夜景

夫少陵一生,未嘗一日不以民瘼世亂為念,愁窮憂苦之詞,哀生憤世之語,直道當時,足為詩史。謂之忠君

愛國,每飯未忘;傷世憂民,畢生不改;德高行范,奉為詩聖。

越一千二百餘年,長沙市府揚古風幽情,乃於湘江風光帶上杜公舊遊之地,聚今日之良才,仿盛唐之舊制,構築杜甫江閣。觀之:閣高樓重,影織遙帆;飛檐走龍,櫛比鱗次;雕樑畫棟,耀眼流金;詩賦書畫,豪氣大觀。實紀念之勝地,輝增前賢;遊覽之美景,澤被後世。往者留芳,來者同行。

今江閣既成,主事者囑余為文以紀之也。時二○○五年九月文選德撰

茲將《杜甫江閣記》一文中所用史實典故疏注如下,以供廣大讀者參考。

1.唐大曆四年:即公元679年。

2.戎馬關山,殺氣猶盛;人物稀貧,家國離亂:《北風》詩:“十年殺氣盛,六合人煙稀。”又《登岳陽樓》詩:“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3.乾坤腐儒:《江漢》詩:“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4.寄居星沙孤舟,把卑濕之地暫作晚年棲惶之所:大曆三年(公元768年)春,杜甫由四川白帝城(今重慶奉節)放船東下,是年三月抵達江陵,入秋後移居公安,不久又移舟南下,於是年底到達岳陽,原準備由岳陽出發到衡山去遊覽南嶽,再到衡州去投奔舊友韋之晉(當時韋之晉任衡州刺史)。韋之晉適在此時改任潭州刺史,由衡陽遷往長沙,杜甫在衡陽稍停即回舟北上,於當年夏末復到長沙,而韋之晉已於四月到達潭州上任後不久即死去,杜甫無所歸依,生活陷入危機之中。夏天即移居江上舟中,除偶然入城之外,一直在舟中居住到次年(大曆五年)初夏。

5.杜陵野老:原為杜甫之自稱,後人亦以此稱之。《投簡成、華兩縣諸子》詩:“長安苦寒誰獨悲,杜陵野老骨欲折。”

6.親朋無一字,老病無依歸:《登岳陽樓》詩:“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7.朝登舊驛之樓:《重送劉十弟判官》詩:“他日臨江待,長沙舊驛樓。”

8.夜醉潭州古酒:《發潭州》詩:“夜醉長沙酒,曉行湘水春。”

9.唯傷凡馬之亂江湖:《惜別行送劉僕射判官》詩:“江湖凡馬多憔悴,衣冠往往乘蹇驢。”杜甫詩中多處用“凡馬”,或喻庸材,或喻下吏。此處意指庸材奸吏。

10.落花時節,重逢故都舊友:《江南逢李龜年》詩:“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李龜年為唐玄宗時長安著名歌手,曾與杜甫相識。安史之亂後,李流落江南,杜甫於大曆四年秋在長沙與李重逢。

11.湘春故園,兩見客居新燕:《燕子來舟中作》詩:“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

12.奔波岳潭衡耒,放歌九十有四:杜甫在湖湘境內曾輾轉於岳陽、潭州(即長沙)、衡陽、耒陽,所作詩篇,今存者共94首。

13.終老異鄉而未返,寢於平江安定之野:大曆五年(公元770年)四月,湖南兵馬使臧玠發動軍事叛變,殺死潭州刺史兼湖南都團練觀察使崔瓘,潭州大亂,杜甫乘舟避亂,逃出潭州,前往衡州。他計畫南下郴州,投奔舅父崔偉(當時崔在郴州任錄事參軍),因在郴州遇到江水大漲,他無法登岸,只好掉船南返,回經衡陽北上(當時在郴州的崔偉不知杜甫已離開郴州,以為他溺水而亡,故在郴州為其修墓,並有杜甫飽食牛肉而身亡之傳說。實際郴州之墓為一空墳)。原準備北上漢陽,沿漢水回長安,但因生活極度貧困,加上身患重疾,終於在湘江舟中長逝,時在大曆五年冬天。享年59歲。葬於今平江縣安定鎮小田村(舊名中縣坪)。

14.直道當時:元好問《酬孝甫見贈》十絕句評論杜甫說:“憐渠直道當時語,不著心源傍古人。”

15.詩史:宋陳岩肖《庚溪詩話》云:“杜少陵子美詩,多記當時事,皆有依據,古號‘詩史’”,後人遂常稱杜甫詩為“詩史”。

16.忠君愛國,每飯未忘:前人稱杜甫“每飯不忘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