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衡水中學作為“衡水模式”的標桿,2014年,衡水中學向北大、清華輸送70人,並占據河北省高考前200名中的一半。數年來,衡中保持著優異的高考成績。在其帶領下,衡水各中學的高考成績也突出於河北其他地市。再之前,從2008年至2011年,衡水中學考入清華、北大278人。2015年,“衡水現象”備受矚目,衡水中學不僅在當地招生,還吸引周邊地市的大量“尖子生”。一位來自石家莊的學生說,他們班上有20來個外地同學;還有學生說,他們班上還有從北京來的。作為高考制度下的蛋,衡中的秘訣在哪,高強度訓練適應考試,是否扼殺學生創造力,是否踐踏教育本身——“衡水模式”被輿論關注和解析。
現象
衡水模式衡水中學位於衡水市區東南部,周圍與平房相伴。其破舊的大門和斑駁的牆壁,很難看出這裡有多么特別。但是,貼滿清華北大學生照片的校園圍牆,綿延近百米;校門口,還有兩幅巨大的高考成績宣傳展板。
2011年的高考,該校的成績近乎瘋狂:除包攬河北省文理科第一名,還有7人、6人分別進入省文理科前10名。在省前200名中,衡水中學的學生占了近一半。有人開玩笑說,在這個開車半小時就能穿越的小地級市,沒有幾個熟人上清華北大都不好意思出門。衡水中學宣傳處主任張永說,在河北,衡水高考成績已遠超過其他地區了。這跟衡水經濟在河北省的排名非常不相稱。
因為衡水高考成績突出,一個全國性的高中校長論壇決定在衡水中學舉行。校長張文茂一再要求減少參會人數,原因是“衡水市區的賓館住不下”。2014年衡水中學承辦會議,即使賓館都被包下來,還是有不少與會者需要到幾十公里以外的縣城住宿,很不方便。張永笑稱,衡水中學為衡水的賓館作出了很大貢獻。10年來,單單是來衡水中學參觀學習的外地官員、師生就有17萬人,他們一住就是幾天,這是筆不小的收入。
特徵
標語露骨
衡水中學隨處可見的標語口號很露骨,比如,“血狼精神,與我同在”,“今日瘋狂,明日輝煌”,“為夢想浴血奮戰”,“我來衡中做什麼,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樣”等。這是“衡水模式”眾多現象之一。2011年這所中學考取清華北大70人,占到全省的一半。
題海戰術
衡水中學把學生做題的潛力挖掘到了極致。每天13節課,6節正課,由老師上課講解;7節自習課,大部分時間用來做題,甚至連等待打飯的時間都要被利用上做題。到高二結束,基本學完高中課程,高三全年都在複習。複習有三輪,各有重點。同時會做大量模擬考題。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重複,這是“秘訣”。
生財有道
衡水模式考取一本的那些紅花們,也是需要大量的綠葉們來陪襯的。衡水中學的老師們工資在三四千元,高於當地公務員的工資(據說近兩倍),這讓老師們很幸福。這高出的錢只能從前來擇校的學生身上來。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單一吃財政飯的教師工資,要想額外多些,只能靠著紅花們吸引大量的綠葉們來繳納不菲的學費來保證,天底下這基本概莫能外。
包括所有咋咋呼呼的復讀學校,都是這種運營模式。他們最喜愛高分復讀生,越高越好,600分以上的復讀生,他們是不收學費的,不僅不收,還有動輒數萬元獎金,不怕你不來。這些鳳毛麟角的尖子生很有希望上北大清華,他們就是復讀的招牌,也是活廣告。不收他們的學費,包括獎勵他們的資金,這些支出,統統是那些趨之若鶩的綠葉們“奉獻”出來的。說白了,如今的辦學,就是在做生意,拿著北大清華的招牌,招攬顧客。這招很管用,年復一年,生意總是源源不斷,發財的勢頭很足。
必須承認,人與人的天賦是很不相同的,甚至有著天壤之別。有的學生,在“衡水模式”里如魚得水,很會重複重複再重複,成為考試冠軍。750分的格局裡,他們竟然拿到平均90分以上的成績,真是把潛力挖掘到了極致。而大多數學生是沒有這種天賦和本領的,他們挖掘潛力到了極致,也就平均七八十分,同樣非常之辛苦,身上的靈性和創造力幾乎被扼殺殆盡。在“衡水模式”里,他們是犧牲品是陪葬品。這跟我們的奧運冠軍模式是一樣的,一個冠軍需要成千上萬的運動員來犧牲和陪葬。這不但殘酷,而且喪失人性,可惡至極。
爭議
影響教育均衡
衡水模式“衡水現象”,吸引了周邊地市的大量“尖子生”前來就讀,甚至還有北京的學生。北京在高考自主命題前,有很多北京學生來衡水中學讀書,2015年仍有個別北京學生。
河北其他地方的一些校長和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一邊向衡水學習,一邊向省里寫信舉報。他們認為,衡水跨區域招生,影響教育均衡。河北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正處級調研員李強,專注高中教育研究10多年了。他說他理解其他地市的苦衷:“尖子”走了,升學率受影響。2003年以來,河北省教育廳出台過限制措施,不過這些規定其實“底氣不足”。“我們考慮的是,規範一下秩序,大家不要亂來。”他也私下“敲打”那些“告狀的”學校:你們那的孩子都跑了,他們背井離鄉到別的地方求學,付出了更多的成本,這是你們的罪過。
扼殺學生創造力
在學生們往衡水跑的同時,“衡水模式”也備受爭議。批評的聲音認為,軍事化的備考,題海戰術,讓學生麻木,扼殺創造力。上述邢台的高中老師認為,“衡中的教學模式嚴重踐踏了中國的高中教育”,但讓他矛盾的是,在目前的考試模式下,“誰不學衡中,誰就將被徹底淘汰”。
衡中的教學模式逐漸在衡水其他學校推廣開來。該模式下,一所學校的高考奇蹟,演變為整個衡水所有中學的高考佳績。在衡水市,衡水二中以及冀州、武邑、棗強等縣級中學,每年也都有約5人考入清華、北大。
成因
鹽鹼地文化
衡水模式河北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正處級調研員李強認為,衡水現象與衡水的“鹽鹼地文化”有關。衡水什麼自然資源都沒有,只有鹽鹼地,“考學是唯一一條出路”。衡水人很能吃苦,“我都感覺老師很苦,但是他們內心很愉悅,這是衡水高考好的基礎條件”。20世紀90年代時,他去衡水一個縣級中學調研,看到學生們的學習勁頭,差點掉淚。縣委書記給這所中學送了塊匾,上書“人才的搖籃”。但李強並不認同:你別說培養的是人才,充其量只是一個大學生的加工廠。
高考制度的產物
高考只顧及了人才培養的某一方面,標準是分數,而高中教育中,訓練越多,錯誤越少,扣分就越少。“衡水現象”最大的特徵就是,“對高考這個目標的管理特別有效”。
河北省教育廳一名工作人員認為,衡水適應了高考制度,只要高考不改,這個模式就會存在。但在李強看來,現在衡水的情況已發生變化。他說當地也發現存在的問題,並且在調整辦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