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成本

衝擊成本

衝擊成本是指在交易中需要迅速而且大規模地買進或者賣出證券,未能按照預定價位成交,從而多支付的成本。衝擊成本被認為是機構大戶難以擺脫的致命傷。 衝擊成本全稱價格衝擊成本。國際上通常用它來來衡量股市的流動性。它也可稱為流動性成本,是指一定數量的委託(訂單)迅速成交時對價格的影響,因此是一個包含即時性和合理價格兩方面要素的指標。 相應的流動性成本指標(價格衝擊指數),即一定數量(如10萬元)交易對市場價格的衝擊程度。以上交所價格衝擊指數為例,從流動性成本看,儘管近十年來我國股市流動性有很大的改善,但與國際市場相比,仍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比較上海市場與歐、美、亞洲等市場的流動性成本,可以發現,上海市場的流動性不僅遠遠低於德國、東京、紐約、泛歐、倫敦、納斯達克等成熟市場,也低於印度、墨西哥等新興市場。

基本信息

分類

開放式基金

以開放式基金為例。開放式基金如果是由大量的小額持有人持有的話,每日和長期申購贖回的流量是均衡的,所引發的交易成本和衝擊成本較低。如果大額持有人頻繁申購則將引發短期的流量失衡,所引發的交易成本和衝擊成本較高。衝擊成本的角度看,開放式基金應該是小額持有人資金的集合投資,而不應該成為大額持有人甚至是大型機構投資人翻江倒海的工具。

股指期貨

“期貨+ETF 現貨”衝擊成本較小。通過測算,股指期貨保守總衝擊成本在 1.1‰左右,而通過ETF 組合構建的組合總衝擊成本約為1.6‰,總衝擊成本約為2.7‰,這個衝擊成本在80%的機率下很難被超越。實際交易時,總衝擊成本將更小。

股票組合

股票組合衝擊成本較高。以我國為例,經過測算,滬深300 成分股組合總衝擊成本一般在5—6‰左右,該衝擊成本在80%的機率下很難被突破。衝擊成本最小的20 只股票總衝擊成本為2—3‰。

論證方法

在研究“衝擊成本”和“流動性”的測算中放棄建立“衝擊成本”和“流動性”模型,通過散點圖將會發現大部分散點分布在接近圓點和接近“流動性”坐標軸的區間內,從而測算出在大機率情況下證券無法超越的衝擊成本。

用此測算出的衝擊成本較為保守,但衝擊成本的測算值可以放心使用。如果想得到更為激進的操作策略可以降低衝擊成本所取的分位數。

關聯

波動風險

在進行“衝擊成本”的測算時應該將“流動性”也納進來綜合考慮。為減小衝擊成本而過分降低交易速度並不可取,交易時間過長反而會帶來股票價格波動風險加大,得不償失。應該尋求衝擊成本和交易時間長度的平衡。

流動性

“衝擊成本”和“流動性”在統計意義上呈現此消彼長。

經過衝擊成本和流動性的散點圖關係看出衝擊成本和流動性之間沒有線性關係,也看不出規律性。流動性小時,衝擊成本也有可能比較小,反之亦然。但是,當流動性小時,衝擊成本較高的情形出現機率更大;流動性大時,衝擊成本較高的情形出現機率低。從這點來講和“流動性大,衝擊成本小”的常識相一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