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副軍長衛景林
衛景林(1906-1990),號石樵,山西省洪洞縣人。太原北方軍官學校畢業。國民革命軍華北“剿匪”總部整編騎兵第5旅旅長,華北“剿匪”總部駐歸綏指揮所督訓處處長。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銜。
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革命軍第35軍101師301團團長,後升任101師副師長。
解放戰爭時期,1948年任國民革命軍華北“剿匪”總部整編騎兵第5旅旅長,3月16日被授予陸軍少將銜。後調任華北“剿匪”總部駐歸綏指揮所督訓處處長,同年9月19日在綏遠包頭隨董其武、孫蘭峰等參加起義,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7軍副軍長(政治委員帥榮,軍長張世珍)。1951年9月第23兵團赴朝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7軍副軍長兼修建委員會第二分會副主任,率部參加了泰川、院裡、南市三機場的修建任務與後方警戒任務。1952年回國後第37軍番號撤消,第37軍軍部與第36軍軍部合編為國家建築工程部,歷任建築工程部機械施工管理局副局長,建築機械管理局局長等職。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90年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2、貴陽警備司令部少將副司令 衛持平
基本信息衛持平(1908--1951)少將。學名大衡,號權侯,貴州榕江人,生於1908年2月18日。中央軍校第6期警憲班畢業。1936年任憲兵司令部參謀,1937年任憲兵第17團3營營長,1938年參加長沙會戰,1940年夏任憲兵第17團上校團長,1942年任憲兵司令部警務處長,1947年秋兼任南京衛戍司令部少將參謀長,併兼任第1屆國民大會警衛處處長,同年12月被解職,閒居南京,1949年夏任淞滬杭警備總司令部少將高參,並隨部隊撤至台灣,不久任貴陽警備司令部副司令,12月在貴州興仁北部被俘。1951年2月18日在重慶被處決。
個人履歷衛持平(1908—1951)
生於1908年3月20日(清光緒三十四年二月十八)。貴州榕江人,原名衛大衡,字權侯。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警憲班第六期畢業。
1929年警憲班畢業後派任南京第四中學少尉軍訓教官。
1930年起歷任第25軍(軍長毛光翔)中尉庶務副官、會計股上尉股長等職。
1933年2月升任第25軍(軍長王家烈)新兵大隊少校大隊長。
1935年5月調任憲兵第6團(團長凌光亞)少校團附。6月27日敘任陸軍憲兵少校。
1936年3月調升憲兵司令部(司令谷正倫)警務處(處長丁樹中)中校參謀。
1937年12月調任憲兵第7團(團長楊秉越)第3營中校營長。
1939年11月調升憲兵第17團上校團長。
1942年5月調任憲兵司令部(司令張鎮)警務處少將處長。
1943年4月29日晉任陸軍憲兵中校。
1944年6月27日獲頒六等雲麾勳章。
1945年3月9日晉任陸軍憲兵上校。
1946年5月5日獲頒勝利勳章。
1947年3月26日獲頒四等景星勳章。9月兼任首都衛戍總司令部參謀長、第一屆國民大會警衛處處長。
1948年12月因經濟問題被撤職後閒居南京。
1949年3月派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湯恩伯)少將高級參謀。5月調任貴陽警備司令部(司令夏一時)少將副司令。11月29日調任貴州獨立第1師(師長麋藕池)少將副師長兼參謀長。未到職即被扣押,12月8日在貴州興仁向人民解放軍投誠後避居貴陽。
1950年9月入西南軍政大學學習。
1951年2月18日在四川重慶因“反革命”罪被執行槍決。
1983年6月6日西南軍區軍法處予以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