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源流
中國的猶太人是自波斯(西域)和印度(天竺)等地輾轉到達中國的。在中國的丹丹烏利克、敦煌、杭州、寧波、寧夏、北京、上海、天津、大連等地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但到了17—18世紀之後,惟有當時的河南省開封的猶太人,尚能形成一個比較強大的民族和宗教社團。
根據開封猶太教漢文碑記載,猶太人進入中國分別有“周代說”(清康熙碑中有“教起於天竺,周時始傳於中州”)、“漢代說”(明正德碑中有“教自漢時人居中國”)等。此外還有“唐代說”和“宋代說”等。全面地看,“宋代說”(11世紀)可能較為可靠一些,因為宋朝的京都在開封,必會招致富於經商精神逐商飢而居的猶太商賈。這裡主要是指開封猶太人社團。零星的猶太商人、旅行家或探險家,可能很早之前就來過中國了。但他們未能形成社團。無論如何,猶太人進入中國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長期以來與中華民族互相和睦相處,團結合作,共同發展。
歷史來源
1235年元太宗窩闊台實施了“乙未籍戶”制度。回回人除了來自西域的穆斯林外,還有同來的非穆斯林成員,如“術忽回回”(猶太人)、“綠睛回回”(信仰基督教的阿速部人)、“羅哩回回”(吉普賽人)、拜火教(襖教)、摩尼教(也稱明教)徒、景教徒等,這些都被統稱為回回,正式被當時的政府編入戶籍,名 “回回戶”,自此,回回人就有了正式的中國國籍,與漢、蒙等民族女性結合組成家庭並留居,成為中國一個新的民族。在元代官方文書或詔令中,回回與其他民族也就明顯區分開來,如元代《祥符圖經》對民族描述是:“蒙古、畏兀兒、回回、也里可溫、河西、契丹、女真、漢人八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