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值早霧

《行舟值早霧》是梁代詩人伏挺,在旅行時遇到了大霧,耽擱了行程,因而寫下此詩。

作品全文

水霧雜山煙,冥冥不見天。

聽猿方忖岫,聞瀨始知川。

漁人惑澳浦,行舟迷溯沿。

日中氛靄盡,空水共澄鮮。

作品賞析

這首詩寫 霧中行舟,不僅僅寫了霧。更寫了霧中之人的感受。語言樸實而自然,讀來令人有身歷其境之感。

水霧雜山煙,冥冥不見天。 ”兩句,總寫大霧瀰漫的景色,既描寫了濃密的晨霧,又點出了水、 山、天。而山光水色,正籠罩於濃煙密霧之間,隱而不見,可見者唯有煙霧。作者一筆寫出了可見的與不可見的,虛實相映,渾然一體。這兩句先渲染出一個大的背景,為全詩做了鋪墊。

山水景物,皆隱藏於濃霧之間,暝暝不可見,因而視覺無所可用,但聽覺卻轉而分明。嗷嗷猿啼,淙淙瀨流之聲,自漫漫濃霧中傳來,宛如空谷足音,顯得格外震動耳骨,引人注意。“聽”、“聞”、“忖”、“知”四字,用得次序井然、章法嚴密,細膩地表現了霧中之人憑籍冥冥之間的聲音,進行揣度和判斷的心理過程。隱而不見的岫巒 和川流,便藉助聽覺的作用,轉變為視覺形象,呈現於霧中人的眼前。正由於只可以藉助聽覺加以想像,而不能直接通過視覺以明見,這岫巒 和川流,便增添了幾分迷離恍惚、神秘莫測的色彩,別有一番魅力。

漁人 ”二句緊緊承接上文,進一步寫出了人在霧中,迷茫彷徨,茫然不知所之的真切感受。霧中的漁人、行舟,宛如飄浮於浩渺雲間,左右前後,無所依傍,恍然惚然。澳浦 雖近在咫尺,漁人卻迷惑不知;扁舟欲上下沿,卻茫然不得其所。作者在這裡既把霧的氣氛渲染得淋漓盡致,同時又將人的迷茫惶惑心境展示得細膩入微。

最後二句,詩人筆鋒陡然一轉。一個“盡”字,下得乾淨利落,濃雲密霧,為之一掃而空。陽光普照,天水清澈,全詩的境界煥然一新。“澄鮮”二字,說明霧後的山水給人以格外清澄透徹、鮮明醒目的感覺,同時也表現了舟中之人自霧中脫出,精神為之一振,豁然開朗了的心情。這結尾二句與開頭二句照應得十分緊密,“氛靄 ”對應“霧”、“煙”,“空水”承接著“水”、“天”,“澄鮮”對照著“冥冥”,首尾呼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首寫霧的詩,作者不用“蛇游”、“豹引”、“漱水”、“吹沙”之類古人寫霧習用的典故套語,也並不著力於對霧的形態本身作對比描繪,而是以白描的語言,緊密結合人在霧中的感覺和體驗來展示霧中的景物,表現霧的氛圍,因而讀者仿佛也被帶入了瀰漫著水霧山煙的意境,與詩人一道去體驗那濃霧之間的山水、川岫、 猿聲、聲,獲得了非常真切的感受。這確是一篇寫霧詩的佳作。全詩語言自然流暢,不事雕琢,而其格律和對仗,卻幾乎暗合了唐人五律的要求。

《梁書.伏挺傳 》謂伏挺 “為五言詩善效謝康樂體。”他的詩作流傳至今的僅此一首。但就這首詩而論,不僅句佳,而且全詩的意境亦統一完整,其成就看來,並不在謝靈運某些詩作之下。

作者簡介

伏挺(484-548)字士標,平昌安丘人,伏曼容之孫。生於齊武帝永明二年,卒於梁武帝太清二年,年六十五歲。他少年時聰敏好學,考中秀才。後因事納賄,當被推劾,懼罪,遂變服為道人匿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