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際介質

行星際介質

行星際介質,是指電磁輻射、熱電漿、宇宙射線;細微的塵埃粒子及磁場等。

行星之間的空間可不是“空”的,它包括:電磁輻射(光子);熱電漿(電子質子及其他離子) 又稱 太陽風;宇宙射線;細微的塵埃粒子及磁場(主要是太陽的)。
由於太陽的輻射很顯著,其他部分的行星際介質直到最近才初露端倪。

行星際介質行星際介質

行星際介質溫度大約為10萬開。近地球地區的密度大約為每立方厘米5個粒子,離太陽越遠以平方反比減少。然而,密度是多變的,也可能達到100 個粒子/立方厘米。
雖然它們非常細小,但是在飛行器的行進途中,它們的效果還是可測量的。
除了近行星空間,星際始終為太陽的磁場充斥。它與太陽系的互動作用十分複雜。幾個太陽半徑長的磁場決定了太陽風的流向;大部分陷入磁場環中,磁場也有一些區域是開放的,允許太陽風的外泄。更遠的地方受電漿支配,磁場在粒子流中產生。

一些行星(如地球,木星)有自己的磁場。這樣就有了自己較小的磁層,可在自己的邊界中減弱來自太陽的影響。木星的磁層很大,所有方向延伸超過100百萬千米,可涉及土星的公轉軌道。地球的則小許多,只延伸幾千千米,但保護我們不受危險的太陽風影響。
無磁場的星體,如月球,太陽風直接對其表面產生影響。
由於太陽風在空間中移動,在太陽周圍產生了磁化的熱等離子,稱作heliosphere(太陽大氣)。最終,向外擴散的太陽風會在星際氣體中與電子流與磁場接觸。在太陽風與星際氣體之間的邊界為heliopause(太陽駐點?)。 Heliopause的精確形狀與位置還未知,但可能與地球的磁層形狀類似,範圍可能達110 到 160 天方單位。旅行者號和先鋒號飛行器可能在十年內到達heliopause。
Ulysses飛行器正在研究太陽與太陽風。
行星際介質中的最高能量粒子被稱作宇宙射線。一些來自太陽的起源,大部分則來自未知的太陽系外的巨能量變化過程(宇宙本底輻射,據說是宇宙的誕出造成的。--譯註)。
由於太陽風、地球的磁場與地球的上層大氣的互動作用,引起了極光現象。其他也有磁場的星體(特別是木星)也有類似現象。
黃道光及對日照由星際塵埃引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