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地圖,按首都、直轄市、省、自治區,特別行政區等各級行政機構及其範圍劃分的地圖,為最常見的地圖品種。
行政區劃地圖,又稱“政區地圖”。是專題性地圖。著重反映國家或地區的領域範圍或行政區劃的狀況等。政治性較強。如一國的政區地圖,須精確詳細地表示出國家的位置、境界線、首都、國家內部的行政區劃狀況、行政中心所在地以及主要交通線等。行政區劃常用色彩區分。政區地圖是新編地方志中必備的地圖。
行政區劃地圖上所標定的界線是各級政府管轄範圍的法定標誌和法律實施的範圍。行政區劃圖常以行政管轄範圍分區設色,視地圖上表示的行政等級層次來確定分色的級別。通常還適量表示水系、交通道路和居民點,以反映各行政區域間的聯繫。如在中國有省、自治區、中央直轄市一級管轄區界線和行政中心,地區、省轄市、州等二級管轄區界線和行政中心,縣、旗、縣級市等三級管轄區界線和行政中心,在省和縣的行政區劃地圖上,還可顯示第四級鄉和第五級村的管轄範圍和中心。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行政劃分等級和稱謂。
行政區劃地圖,著重反映國家或地區的領土範圍,行政區劃狀況、行政中心所在地以及交通線等。行政區劃常用不同色彩區分。根據範圍不同,有世界政區地圖、大洲政區地圖、地區政區地圖、國家政區地圖和國內各級行政單位的政區地圖等。
行政區劃是指一個國家根據行政管理的需要,對其領土進行的分級區域劃分。顯示行政管轄劃分等級和範圍的地圖稱為行政區劃圖。中國是行政區劃歷史悠久的大國,行政區域界線漫長,但古代的行政區劃邊界線是粗略的。自秦朝起,雖歷經2000多年的歷史,在歷代方誌、地理志中也詳細記載了政區的沿革,但始終未形成明確的行政區劃邊界線。民國時期,曾有劃小省區、勘定省界的構想,也未能實現。長期以來,中國的行政區劃邊界線基本上是習慣邊界線。
由於行政區劃界線的不清,其後果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和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以資源之爭為核心的邊界爭議不斷發生,從而造成重大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