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無毛草本,具紅黃色液汁。根橙黃色,根莖匍匐。葉全部基生,葉片心形或心狀腎形,稀心狀箭形,長5-26厘米,寬5-20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耳垂,邊緣呈波狀,表面綠色,背面灰綠色,掌狀脈5-7條,網脈細,明顯;葉柄條形或狹條形,長10-30厘米,帶藍灰色,基部略擴大成狹鞘。花葶灰綠色略帶紫紅色,高20-40厘米,有3-5花,排列成聚傘狀傘房花序;苞片和小苞片卵狀披針形,長2-10毫米,先端漸尖,邊緣薄膜質;花梗直立,長0.5-5厘米。花芽卵珠形,長約1厘米,先端漸尖;萼片長0.5-1厘米,無毛;花瓣倒卵形,長1-2.5厘米,寬0.7-1.8厘米,白色;花絲長5-7毫米,花葯黃色, 長約3毫米;子房卵形或狹卵形,長0.5-1厘米,無毛,花柱長3-5毫米,柱頭2裂,下延於花柱上。蒴果狹橢圓形,長約2厘米,寬約0.5厘米,花柱延長達1厘米(果未成熟)。花期3-6月,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400-1800米的林下、灌叢下或溪邊、路旁。
分布範圍
分布安徽、浙江西南部、江西、福建北部和西部、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西南部、四川東部和東南部、貴州、雲南(東北及東南部)。
主要價值
【主要要成分】 血根鹼(sanguinarine)、白屈菜紅鹼(chelerythrine)。
【藥理】 能抗心肌梗死、抑制抗血小板聚集;有鎮痛、鎮靜、抗炎、抗病原體、增強免疫作用;具有短暫麻醉作用;可興奮子宮。
【性昧歸經】 味苦,性寒,小毒。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止血。主治目赤腫痛,咽喉疼痛,口腔潰瘍,疔瘡腫毒。毒蛇咬傷。癬瘡,濕疹,跌打損傷,腰痛,咯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30克;或浸酒。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或曬乾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臨床套用】
1.無名腫毒鮮血水草15克.搗爛外敷。(《中國苗族藥物彩色圖集》)
2.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淋巴結炎鮮血水草適量.搗爛外敷。(《中國苗族藥物彩色圈集》)
3.蛇咬傷 血水草鮮根適量.搗爛外敷腫脹處。(《中國菌族藥物彩色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