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聚集試驗

血小板聚集試驗

生理情況下,血小板與血小板之間具有黏附成血小板粒或塊的功能稱血小板聚集功能,測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方法稱血小板聚集試驗(PAgT),常用比濁法。血小板聚集試驗主要反映血小板的聚集功能。結果增高見於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靜脈血栓形成、高β脂蛋白血症、抗原一抗體複合物反應、人工瓣膜、口服避孕藥、高脂飲食及吸菸等。結果減少見於血小板無力症、巨大血小板綜合徵、儲存池病、May-Heegglin異常、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肝硬化、尿毒症、感染性心內膜炎、服用抗血小板藥物等。

正常值

1.0μmol。

註:ADP最大聚集率為62.7±16.1%,聚集曲線因方法與誘導劑不同而異。

臨床意義

血小板聚集試驗主要反映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結果增高見於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靜脈血栓形成、高β脂蛋白血症、抗原一抗體複合物反應、人工瓣膜、口服避孕藥、高脂飲食及吸菸等。

結果減少見於血小板無力症、巨大血小板綜合徵、儲存池病、May-Heegglin異常、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肝硬化、尿毒症、感染性心內膜炎、服用抗血小板藥物等。

結果偏低可能疾病:

小兒血小板釋放功能缺陷性疾患、小兒血小板無力症

結果偏高可能疾病:

小兒出血性休克和腦病綜合徵、出血性休克和腦病綜合徵、單純性紫癜

注意事項

一、抽血前的注意事項

1、抽血前一天不吃過於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

2、體檢前一天的晚八時以後,應開始禁食12小時,以免影響檢測結果。

3、抽血時應放鬆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採血的困難。

二、抽血後應注意

1、抽血後,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5分鐘,進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腫。

2、按壓時間應充分。各人的凝血時間有差異,有的人需要稍長的時間方可凝血。所以當皮膚表層看似未出血就馬上停止壓迫,可能會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滲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壓時間長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傾向,更應延長按壓時間。

3、抽血後出現暈針症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應立即平臥、飲少量糖水,待症狀緩解後再進行體檢。

4、若局部出現淤血,24小時後用溫熱毛巾濕敷,可促進吸收。

三、檢驗前請告知醫生近期用藥情況及特殊生理改變。

不適宜人群

不合宜人群: 一般無不適合的人群。

不良反應與風險

1、局部皮下出血:採血後應按壓時間充分,尤其是有出血傾向者,以免因沒有凝血造成皮下滲血和淤青。

2、感染:靜脈採血時注意無菌操作,以免造成局部感染。

相關疾病

尿毒症,出血性疾病,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腹型-高脂血症綜合徵,獲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礙,肝硬化

相關症狀

血小板減少,心音異常,心臟增大,心臟震顫,心臟雜音,胸痛,噁心與嘔吐,糖尿,低血糖症,心力衰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