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狀
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侵染,形成V字形或半橢圓形褐色壞死小斑,或近圓形斑,並迅速向外圍發展成不規則形大斑,灰褐色至黑褐色,有時具有不明顯的輪紋。空氣潮濕時,病斑兩面產生黑色絨狀霉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葉隨病害發展而腐爛。空氣乾燥時,病葉乾枯、扭卷,可在短時間內枯死、脫落。
發生特點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亞門小豆交鏈孢霉Alternaria azukiae Hara侵染引起。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部或隨病殘體遺落在土壤內越冬,南方可在寄主上危害過冬。環境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通過氣流或雨水等進行傳播,引起初侵染,病部產生大量新生代分生孢子進行多次重複侵染。溫暖潮濕環境有利於發病;蠶豆生長期間多陰雨並伴微風有利於發病。
防治要點
①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組織,集中銷毀。②合理施肥,適當密植,增施磷鉀肥,生長期間避免脫肥和田間積水,提高抗病力。③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進行防治,藥劑可選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200倍液等噴霧防治,每隔10~15天1次,連續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