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繭巴烏

蟲繭巴烏

女子巴烏隊演奏的曲目有《拿抱》(女人喊男人)和《拿松》(男人喊女人)為相愛調。這裡的相愛調不僅限於男女青年相愛,也有朋友間的、老幼間的相愛。演奏曲調目前收集的僅有上兩曲和《思念》共三個曲目。

百科名片

蟲繭巴烏 是永寧鄉小法依村壯族人民自製的一種樂器(屬蕭類),因其簧片是一種蟲繭得名。

傳說及演奏意義

傳說

蟲繭巴烏 蟲繭巴烏

蟲繭巴烏源於一個人龍相愛的悲情故事傳說。講述了村中一青年在乾涸的小江河中救了一條魚,她就是小龍女,二人由相識到相戀並生兒育女。龍王得知後囚禁了小龍女,小龍女的女兒在沿江尋找母親的過程中,用江邊的蘆葦和蟲繭製成蟲繭巴烏,吹出思念母親的優美樂曲。

演奏意義

用蟲繭巴烏演奏歷經久遠,在小法依村,男子和女子吹奏的蟲繭巴烏不同,女子巴烏為五孔,男子巴烏為六孔,究其原因認為男子氣要粗些,女子氣要細些。

構造製作工藝

構造主要由竹管和吹嘴哨片組成,以前用蘆葦桿做管,由於易折裂,後改用竹桿。

竹管選擇白竹或大竹的竹枝,晾曬乾掏空,長30厘米,一頭用刀削尖,竹竿上按尺寸用火箸開五個或六個眼;竹竿大頭直徑1厘米,音階洞空0.4厘米,孔間距3厘米。吹嘴哨片製作方法是:到山上找到稍大一點的蟲繭(當地叫蟲殼子),橄欖樹上的蟲繭最佳,要春天採摘,蟲繭里的蟲子不未成蛾成蝶之前,蟲還活著,蟲繭才柔軟經久耐用。把蟲繭用工具切兩頭,長3厘米,小頭做吹嘴,用手捏扁,蟲繭的小頭放在鍋鏟上磨薄後做哨片,大頭套在竹削尖的小頭上。演奏姿勢與方法

演奏姿勢及方法

演奏蟲繭巴烏時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高八度音氣息控制演奏;可座、站、端、走吹奏,演奏技法上循環換氣,一口氣可吹奏十多分鐘樂曲;此樂器可獨奏、可合奏,旋律婉轉動聽,渾厚優美,深得壯族人民的喜愛。

興起

“蟲繭巴烏”樂器製作和其樂曲的演奏,有著突出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善能對蟲繭巴烏樂曲演奏和樂器製作的老藝人王樹興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州上參加民間歌手座談會並演奏,1985年參加州原始音樂舞蹈匯演巴烏演奏,1995年又一次參加州原始音樂舞蹈展演活動,2005年5月雲南電視台《民生關注》和《走遍雲南》兩個欄目對蟲繭巴烏作了採訪報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