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蟒蛇洞之成為名勝,出自一個神奇的故事。據說蟒蛇經過千年修煉,每年7月15日都要出洞為害。它從洞中吐舌為橋,越過湘江架到河東白鶴觀,一雙蛇眼圓瞪象燈籠,口中發出美妙動人的音樂。人們看到湘江上突然出現彩虹般的仙橋,以為是引渡凡人上升天界的。有一位道士率先踏上“仙橋”,但有去無回,葬身蛇腹。當時荊江二州刺使陶侃以他敏銳的觀察,見“天門”外懸的天燈寒光逼人,疑是妖孽作怪,便 一箭射去,頓時天燈熄滅,橋也無影無蹤。後來派人按血跡尋找,在抱黃洞內,發現有一大蟒被射死了。 從此,黎民百姓安居樂業,為了感謝陶侃為民除害,將他立足發箭的射台,稱為射蟒台。
由來
蟒蛇洞在西晉以前叫“抱黃洞”。相傳宋祥符年間(公元1008-1016年), 有個叫張抱黃的道士,在岩下修煉,丹成升仙而去,“抱黃洞”由此而來。據傳張道士升仙后,洞被蟒蛇盤踞, 故有蟒蛇洞之名。
傳說
蟒蛇洞之成為名勝,出自一個神奇的故事。據說蟒蛇經過千年修煉,每年7月15日都要出洞為害。它從洞中吐舌為橋,越過湘江架到河東白鶴觀,一雙蛇眼圓瞪象燈籠,口中發出美妙動人的音樂。人們看到湘江上突然出現彩虹般的仙橋,以為是引渡凡人上升天界的。有一位道士率先踏上“仙橋”,但有去無回,葬身蛇腹。當時荊江二州刺使陶侃以他敏銳的觀察,見“天門”外懸的天燈寒光逼人,疑是妖孽作怪,便 一箭射去,頓時天燈熄滅,橋也無影無蹤。後來派人按血跡尋找,在抱黃洞內,發現有一大蟒被射死了。 從此,黎民百姓安居樂業,為了感謝陶侃為民除害,將他立足發箭的射台,稱為射蟒台。
交通信息
乘坐63、106、132、202、305、309、315、318、325、908、立珊線、旅1路等公車在市四醫院站下車,從東大門進入;或乘63、106、132、202、305、902、立珊專線、旅1、旅3線在嶽麓山南站下車,從南大門進入。
題嶽麓山蟒蛇洞
作者: 趙抃
靈洞古檀基,煙蘿接翠微。
日西春又晚,不見羽人歸。
【按】標題為編者所加,原詩名不詳。
明陸相有《射蛟台懷古》詩:“燒丹人去但空岩,古洞年深鎖綠苔。我有強弓無用處,春風閒上射蛟台。”
此後蟒蛇洞便淹沒了,到南宋時有尚書鍾仙巢在此休閒,建一“吹香亭”。他與當時邵陵防禦史趙昀交往甚篤,趙撰亭聯:“放鶴去尋三島客,任人來看四時花”與之。不久趙昀即位,這段“洞壑之遇”傳為佳話。《嶽麓志》載有:“理宗帝預灑吹香之宸翰,而洞壑之遇斯寵絕矣。”